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遲到21年的答謝

2012年6月16日

1991年,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當時她卻無法前往挪威親自領獎。時隔20多年,本周六,翁山蘇姬終於在奧斯陸市政廳發表演說,向挪威人民以及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致謝。

Myanmar opposition leader Aung San Suu Kyi speaks at Oslo City Hall June 16, 2012. Aung San Suu Kyi finally accepted her 1991 Nobel Peace Prize in Oslo on Saturday after spending a total of 15 years under house arrest and said full political freedom in her country was still a long way off. REUTERS/Lise Aserud/NTB Scanpix/Pool (NORWAY - Tags: POLITICS SOCIETY TPX IMAGES OF THE DAY)
翁山蘇姬在奧斯陸致辭答謝圖片來源: Reuters

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市政廳,是每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地點。本周六(6月16日),前來這裡發表演說的,是21年前的和平獎得主,但她卻是第一次踏進這座市政廳。66歲的翁山蘇姬在演講辭中說:

"在我遭到軟禁的日子裡,我感覺自己彷彿不再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則讓我再次與外界的人們建立了聯繫,讓我重新感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

20多年前,為表彰翁山蘇姬推動民主、維護人權的非暴力運動,評獎委員會授予她諾貝爾和平獎。但是,由於擔心緬甸軍政府會禁止她再次回國,翁山蘇姬當年沒有前往挪威領獎,她的家人代表她去了奧斯陸市政廳。翁山蘇姬在致謝辭中說:

"諾貝爾和平獎讓全世界都關注緬甸爭取民主和人權的鬥爭。重要的是,它說明我們未曾被遺忘。"

隨著2010年底緬甸開始變革,翁山蘇姬也終於結束了多年的軟禁,並在今年4月補選進入了緬甸國會。

"民主總是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Thorbjorn Jagland)則在稍後的致辭中稱,翁山蘇姬是全世界的道德表率,經歷了20多年的政治壓迫和人身自由受限,依然沒有一絲仇恨。亞格蘭強調,為了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翁山蘇姬比絕大多數人都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亞格蘭說,雖然翁山蘇姬曾經撰文寫道,在一個忽視基本人權的體制中,恐懼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其實統治者本身也會感到恐懼,他們很清楚地知道,有些東西比恐懼更為有力,比如希望,比如勇氣。也因此,民主總是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

亞格蘭指出,1年多前,緬甸軍政府將權力轉移給指定的民選政府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是一場真正的變革。但是隨後,翁山蘇姬等政治犯被釋放,媒體獲得了更多的自由,民族間簽訂了停火協議。

遲到21年的致謝

1991年10月14日,諾貝爾委員會發布公告,授予翁山蘇姬和平獎,並表示,其獲獎理由是"使用和平的手段,堅持不懈地投身並支持他人追求民主、維護人權、促進民族和解"。21年後的今天,翁山蘇姬終於能夠親自站在奧斯陸市政廳的講壇上,致辭答謝:

"我們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世界,使得人們可以免於流離失所,免於無家可歸,免於絕望無助,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都可以享受自由與安寧。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通過思索、言語與行動,為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讓我們攜手建立一個和平安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人都能安然入夢,每一個人都能幸福地醒來。"

翁山蘇姬說,當年投身民主運動,她未曾想過會因此而得到任何獎項,他們是受熱情驅使,謀求建立一個自由正義的社會,每一個人都能從中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她說:

"是歷史給予我們機會,使得我們能夠為信仰而拼盡全力。諾貝爾和平獎選擇了我,使得我自己選擇的道路不再那麼孤單。因此,我要感謝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感謝挪威人民,感謝世界上所有支持並堅定我的信仰、共同追求和平的人們。謝謝大家!"

2010年12月,和平獎頒獎儀式上,亞格蘭凝望那張空椅子圖片來源: AP

那些不能親自來領獎的和平獎得主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在致辭中,還提到了歷史上,曾經有多位和平獎得主無法親自前來奧斯陸領獎,其中包括尋求政改、投身人權事業的劉曉波。亞格蘭說,翁山蘇姬最終還是來到了奧斯陸市政廳,因此他希望劉曉波不需要像翁山蘇姬那樣等待那麼多年。

劉曉波獲得了2010年的和平獎,獲獎理由是"長期為中國基本人權進行的非暴力鬥爭"。在當年12月的頒獎儀式上,甚至他的家人也無法前來代為領獎。他的妻子劉霞、以及他的三個兄弟都被當局阻止出境。評獎委員會最終在儀式上為劉曉波設立了一把空椅子。

197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蘇聯異議人士、物理學家薩哈羅夫(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以表彰其堅持基本的人際間和平相處的理念。當時,評獎委員會評價這位蘇聯氫彈之父為"人類的良心"。薩哈羅夫當時被蘇聯當局禁止離境,因此由她的妻子前往奧斯陸代為領獎,並宣讀了他的獲獎感言。

1983年的和平獎得主是波蘭維權人士、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Lech Wałęsa),獲獎理由是"為確保工人組建獨立工會的權益,而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瓦文薩同樣擔心前往挪威會導致無法返回波蘭而被迫流亡,因此讓他妻子代為領獎,並由他的兒子宣讀獲獎感言。團結工會運動開啟了東歐劇變的大幕,以團結工會為首的聯合政府後來在1989年上台執政,瓦文薩更是在1990年出任波蘭總統。

193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德國記者、和平主義者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他曾經發表爭論,提醒民眾警惕納粹。1933年,納粹執政後,便將其送入集中營。因此在1935年獲獎時,他根本無法前去挪威。1936年獲釋後,諾貝爾委員會前往其住處為其補頒獎項。奧西茨基獲和平獎,激怒了納粹當局,希特勒為此專門頒布一項法令,禁止德國人領取任何諾貝爾獎。此後,193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被授予德國人多馬克(Gerhard Johannes Paul Domagk),他被迫拒絕領獎,並遭蓋世太保逮捕。一直到1947年,多馬克才從瑞典國王手中正式接受了獎牌。

綜合報導:文山

責編:嚴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