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2014年10月11日在政治危機四伏和世界經濟不振的背景下,漢堡中國峰會的600多名中歐政治和經濟代表期待聽到中國總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評估。李克強說:中國GDP今年上半年增長7,4%,而今年全年的增長目標是7,5%左右。"左右這個詞很重要,高一點或低一點都屬於7,5%左右,屬於合理區間。"他說,關鍵要看就業是否增長,居民收入是否提高,發展品質如何等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就業。今年頭10個月,中國城鎮創造了1000萬個工作崗位,達到了全年的目標。因此,"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有些媒體報導所說的硬著陸。"
李克強在漢堡商會發表的演講中也強調了中國承擔的國際責任,比如在與埃博拉的鬥爭中,中國盡了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力所能及。
中國應當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也讚揚了中國在西非的努力:過去三個星期裡,中國向埃博拉災情最為嚴重的地區派出了兩百多名醫生。施泰因邁爾稱中國過去30年裡的崛起是史無前例的。"但經濟實力也意味著政治責任",外長說。他特別提到了烏克蘭危機,並表示他在與中國外長王毅的會談中發現兩國立場有很高程度的一致。
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埃爾馬爾-布羅克(Elmar Brok)則比德國外長更為直率。他希望中國在處理國際危機、比如敘利亞危機當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單單放棄行使否決權是不夠的。"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金燦榮認為,中國還只是一個區域力量,或者說是一個有國際影響的區域力量。布羅克則說:不能將區域大國和全球性大國嚴格區分。
漢堡:中國通向歐洲的大門
中國是否已經是全球政治力量?中國和歐洲政治家一再強調的規則是否是一回事?對這些和其他的很多問題漢堡峰會都沒有答案。儘管如此,"漢堡峰會仍然是中國和歐洲之間交流的重要平台",施泰因邁爾說。
漢堡是與中國交往時間最長的德國城市。500多家中國公司在這裡落戶,並將漢堡作為通向歐洲的大門。怪不得漢堡的意思是"漢人之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