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李克強: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謀大勢」

王凡 2015年3月15日

在3月15日中國人大會議閉幕後,總理李克強照例舉行了中外記者會,進行答疑。在談及中國經濟「新常態」時,李克強表示,政府「工具箱裡的工具還較多」。

China Ministerpräsident Li Keqiang Pressekonferenz in Pe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月初,李克強將中國今年增長目標降為"大約7%左右"。這一低增長預期引發外界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擔憂。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其經濟上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對世界市場造成重大影響。

因此本周日在人民大會堂三樓的金色大廳裡,李克強在會見中外記者回應輿論所關心的問題時,也著重談到這一點。

面對新加坡記者針對"新常態增長"的提問時,李克強說,7%的增速看似調低了,但"實際上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大了,已經超過了十兆美元。如果按7%增長,那每年就要增加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

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效益,促使中國經濟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李克強表示,"這對世界也是巨大的貢獻"。

圖片來源: Reuters

對於外界針對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的擔憂,這位國務院總理回應道:"在新常態下,我們會保持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李克強說,如果需要,政府將會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我們這幾年沒有採取短期強刺激的政策,可以說運用政策的迴旋餘地還比較大,我們『工具箱』裡的工具還比較多。"

李克強稱,"關鍵在於新常態下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間找到平衡點"。他在這裡以中國圍棋為喻,將"穩增長"和"調結構"比作圍棋中的兩隻眼,稱"做活了就可以謀大勢"。

"被忽悠的感覺"

在記者會上,李克強駁斥了"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這種說法,稱在國外聽到這種說法時,有"被忽悠的感覺"。他說,根據國際權威統計,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按照人均GDP,中國是在80位以後。

在這裡,李克強回憶了春節前去中國西部農村走訪的經歷,稱看到人們貧困艱辛的生活"很心痛"。他表示,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近2億貧困人口,"中國是實實在在的發展中國家"。

搭國際便車?

針對外界指責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搭便車的說法,李克強回應道:"(中國)這麼大的塊頭搭誰的便車?中國是和大家一起推車。"他表示,中國正在越來越多地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而且中國把自己的事辦好,保持合理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

在這裡,李克強將中美關係稱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發達國家之間的關係",表示願意構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互不衝突、互不對抗的新型大國關係",稱正在推進的中美投資協定談判"向世界發出了明確的訊號","就是中美經貿關係會更加密切,這個中美關係的『壓艙石』會更沉更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被通縮"

在回應如何看待"中國是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出者"的說法時,李克強表示:第一,不能說中國已經出現了通貨緊縮。第二,中國雖然現在的物價總水準比較低,"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你說叫『輸出者』,實際上我們是『被通縮』。"李克強在這裡以中國去年的原油、鐵礦進口為例,稱總量雖然增加,但是價格下來了,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

中日關係:"既是檢驗也是機遇"

在談到中日關係時,李克強坦誠兩國目前的關係"比較困難",困難的根源在於"對那場戰爭的認識"。他說,對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不僅要繼承前人創造的成就,也應該擔負起前人罪行帶來的歷史責任。

這位國務院總理說,"今年對中日關係既是檢驗,也是機遇。如果日本領導人正視歷史,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就有新的契機。"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