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李娜:收山後要做家庭婦女

2012年10月23日

2012年國際女子網球年終總決賽將要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举行。在本周舉行的賽前記者會上,李娜表示,自己退役之後將會在家中相夫教子。

China's Li Na returns a shot to Britain's Laura Robson in the third round of play at the 2012 US Open tennis tournament, Friday, Aug. 31, 2012, in New York. (Foto:Paul Bereswill/AP/dapd)
China Li Na Tennis圖片來源: AP

是教練還是發洩的對象?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為中國女網一姐的另一半,姜山無疑是一位好脾氣的丈夫。李娜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河東獅吼的向姜山爆粗口早已不是秘密。賽場上打得不順,這位性格潑辣的湖北妹會發飆痛罵丈夫,甩出「看不下去你就滾!」甚至更過分的嗆聲。一次比賽之後的採訪中,李娜甚至使用了「醜陋、肥胖」這樣的字眼來形容當時的教練兼丈夫姜山。不過,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姜山就會苦盡甘來,得到妻子一份特殊的補償,彌補他心靈的創傷。

今年30歲的李娜在年終總決賽賽前發布會上宣佈:「退役之後我要做一個家庭主婦。我會好好照顧丈夫和孩子。」在抽簽分組中,李娜進入了紅組,該組共四人。除了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阿扎倫卡之外,李娜還將遭遇今年狀態極佳,拿了溫網、奧運會和美網冠軍的小威和德國名將科貝爾。因該組實力強大,所以也被外界稱為是「死亡之組」。

面對她是否會真的適應家庭主婦的新角色,有一些小質疑的聲音出現。李娜態度堅決的表示:「網球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體育競技項目,如果我在這個領域得到一席職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麼我也能勝任他職,做一個稱職的家庭主婦。」愛拼才會贏

這位「民族英雄」說的話,姜山當然也不敢冒險去反駁。在未來幾年內,姜山可能還是躲不開被當作炮灰的命運,堅守在被打擊的崗位上。不過,無論這對夫妻的角色怎樣分配,至少到現在為止這對伉儷確實碩果纍纍。在2011年,胸前刺有有玫瑰花紋身的李娜作為第一位亞洲職業選手,獲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冠軍時,全中國都為之沸騰。

儘管那場比賽時間在深夜,還是大約有1.2億中國觀眾在電視機前觀看了在巴黎的決賽轉播,李娜對陣義大利名將斯齊亞沃尼(Francesca Schiavone)。據估計,比賽隔天大約有4億觀眾在新聞中不斷看到李娜歡呼慶祝的畫面。

德國選手佩特科維奇(Andrea Petkovic)曾經表示,李娜這位體壇革命者有著「特殊的氣場」。不過,在漂亮地改寫了網壇歷史之後,李娜用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了明星的新身份。贏得了巴黎一戰之後,她連連失利,直到今年夏天才結束了連續15個月的冠軍荒,奪得了國際女子職業網聯超五巡迴賽女單冠軍頭銜。

談到這段低谷時期李娜說:「在巴黎比賽之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我在場上沒有了樂趣。我差不多用了近6個月的時間來重新找回自我。」在法國贏得女單冠軍之後,她在16場比賽中輸了9場比賽。李娜的經紀人麥克斯‧埃森巴德(Max Eisenbud)表示,李娜完全可以再簽下價值500萬美元的合同,可是這位中網一姐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

網球在中國曾經是一種十分冷門的體育項目。在1994年,美國選手、五屆溫網雙打冠軍施賴弗(Pam Shriver)不得不取消一場比賽,因為沒有賣出一張門票。據估計,在二十幾年前中國只有約一萬人打網球,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約400萬人。因為李娜效應,在中國也掀起了網球比賽熱。現在除了籃球和足球之外,網球是中國人最喜愛收看的電視體育節目。國際女子職業網聯主席阿拉斯特(Stacey Allaster)也對李娜的出現深感欣慰。她說「她為整個國家帶來靈感」,產生了轟動效應。而這種轟動不僅僅是在比賽上面。面對獨裁運動系統,這位80後也表現出毫不畏懼的情緒,並擅自把中國網球協會要求上交比賽獎金的60%降到12%。曾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稱霸世界女子網壇的著名運動員金夫人(Billie Jean King)甚至相信。網球世界第一早晚會落到中國選手的頭上。

不過這個人是否是李娜,我們還要看看本次總決賽的成績。今年的總決賽將於10月23至28日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举行。



資料來源:德國體育訊息社 編譯:文木

責編:葉宣

李娜身陷「死亡之組」,將與阿扎倫卡、小威廉姆斯(見圖)和科貝爾爭奪兩個出線名額。圖片來源: Reuters
法網冠軍娜姐捧著獎杯 笑的燦爛圖片來源: dapd

chi 2310 Li Na - MP3-Stere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