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屆特區政府任期只餘下一年之際,北京換走「文官」政務司張建宗,由「武官」出身的李家超接替,有分析指未來一年香港的主軸是國安法和維穩。
新華社25日報導,依照《基本法》有關規定,根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名和建議,國務院23日決定,任命原本是保安局局長的李家超為政務司司長,免去張建宗的政務司司長職務。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則獲任命為保安局局長,處長一職由副處長蕭澤頤接任。
警察當道
這次晉升的官員全部來自警界,也是首次由紀律部隊出身的官員擔任特區政府第二把手。
63歲的李家超並沒有保安以外的政策經驗,他1977年加入警隊,2010年晉升為副處長,2012年就任保安局副局長,2017年林鄭月娥上台時就任保安局長,任內強推逃犯條例修訂,引發2019年反送中運動。
鄧炳強明年達到57歲的紀律部隊退休年齡,這次陞官意味著不用退休,他1987年加入警隊,2019年11月反送中運動期間晉升為警務處長。李家超和鄧炳強均是港區國安委成員。
外界認為這次是「武官」凌駕「文官」,引起「警察治港」疑慮。對此,特首林鄭月娥25日聯同3名官員見記者時強調,特區政府「用人唯才」,指李家超在政府工作長達40年,在問責團隊擔任過重要位置,希望社會不要有不必要聯想和揣測,又否認這次人事調動是為《基本法》23條立做準備。
李家超則在記者會上表示,感謝特首提名和中央任命,會確保政府維持高效率,積極統籌和協調跨局跨部門合作,並致力發展立法行政關係,既讓立法會監察政府,也落實「愛國者治港」。鄧炳強則感謝特首信任,稱將竭盡所能防止並打擊「本土恐怖主義」及危害香港和國家的行為。
分析:二十大前北京全力維穩
時事評論員關慶寧對德國之聲分析說,本屆政府任期只剩一年才換人很罕見,顯然北京的目標明確,就是「未來一年香港會以維穩為重」,這也跟北京預備召開二十大的敏感時刻有關,「一定不能亂」。
他指出,警隊出身的李家超從未做過其他政策局,對民生丶教育等社會政策毫無認識和經驗,北京升任他的目的是執行國安法,「李家超的特長是維穩,過去兩年北京覺得他經受考驗,前幾天迫使《蘋果日報》停運又立了大功,是個堅定的人」。
商業電台則引述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分析指,香港過去兩年出現動亂時,主要由保安力量處理,而部分政府部門就態度消極,未能配合保安工作,相信以李家超任職保安局的經驗,出任政務司長後可以統籌各部門齊心一致維護國家安全。
特首人事提名權被架空?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告訴德國之聲,保安背景的官員日後將同時掌管文武兩大系統。「文官丶政務官的思維是會在配合中央政策的同時,平衡社會的實際情況;武官的思維是以完成目標為主,不太理會過程。這種強硬丶目標為本的思維和作風,將由執法機器帶進去政策機器。」
他又提到,官場一直盛傳林鄭月娥愛將丶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升任政務司,結果卻給李家超陞官,儘管25日新華社新聞稿表示中央是「根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名和建議」作出任命,但許多蛛絲馬跡都顯示這未必屬實。「林鄭月娥形容這是眼前最適合的人選,而被問到未來一年人事會否再有變動時,她回答有時涉及被動情況。以林鄭強硬的性格也說眼前丶被動,自然引起外界很多聯想。」
他又提到,2012年中國社科院《香港發展藍皮書》建議,中央除了對特區官員有任命權,也應該有推薦權,「所以我們要想的是:究竟這次人事任命,是林鄭的意願,還是中央的推薦權?」
北京不滿AO已久
以往,港府公務員系統由政務官(Administrative Officer,AO)主導,這套文官系統由港英政府建立,訓練政務官精英成為全才,他們要輪調到各個政策局工作,熟悉行政程序,前特首曾蔭權和現任特首林鄭月娥都是政務官出身。
政務官一直嚴守政治中立的傳統,以廉潔丶高效丶理性聞名,但過去多次傳出北京不滿政務官不夠忠誠,甚至指他們暗地裡「反中」。
這次被換走的張建宗就是政務官出身,在港府服務50年。2019年反送中運動,發生721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警方當晚遲到39分鐘才到場執法,引起港人強烈不滿。事發後5天,張建宗以政務司長身份就警隊處理手法公開道歉,卻遭到多個警察協會譴責,要求他退位讓賢。
張建宗現年70歲,早前傳出他有健康問題而要退休,但他25日早上澄清自己身體健康,「相當精神」,「做了政務司司長四年半,完全沒放病假」,這次離開政府並非退休,有機會繼續服務社會丶貢獻國家丶繼續爭取機會裝備自己。這意味著,他並非因為健康理由自願請辭。
張建宗自1972年加入政府,任職新聞主任,1979年轉職政務職系,2004年晉升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他曾在多個政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前財政科丶民政署丶前政務總署丶前總督府丶前工業署丶財政司辦公室丶司法機構及中央政策組等。
據《南華早報》統計,2020年首10個月,有181名香港人在澳洲、加拿大、英國、德國與紐西蘭等五國尋求庇護,為2018年62人的近三倍,也比2019全年的141個更多。在這些數據外,公眾人物也陸續離港。
圖片來源: Kin Cheu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1歲的許穎婷在2020年12月17日宣佈離港,她是前學民思潮成員,也是在美港人組織We The Hongkoners發起人,曾在同3月針對美國人口普查發起活動,呼籲在美港人在普查問捲上的種族欄選擇「其他亞洲人」,並填上「香港人」,澄清與中國人之間的分別。
圖片來源: Charles Krup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前立法會議員、青年新政前召集人梁頌恆(中),在2020年12月11日宣佈與香港家人斷絕關係,並辭去青年新政一切職務。隔日,梁頌恆證實自己身處美國華府,將申請政治庇護。
圖片來源: Jerome Favre/dpa/picture alliance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少年曾志健遭警察實彈射中胸口聞名。其15歲女友因參與反送中,2019年曾被檢控,在2020年12月14日宣佈抵達英國倫敦尋求政治庇護,成為記錄上最年輕的流亡抗爭者。
圖片來源: Phoebe Kong/DW面對九項控罪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在保釋期間赴丹麥出席公務訪問,同行的還有其父母、妻子和兩名年幼子女。結束外訪後,他在2020年12月3日宣佈退出民主黨、正式流亡,數天後他一家人的銀行賬戶遭凍結,之後又獲部份解凍,港府譴責其棄保潛逃行為。
圖片來源: Sam Tsang/newscom/picture alliance一名因參與反送中示威被控暴動罪的香港中文大學女學生2019年赴德國申請難民庇護,2020年10月14日獲批,成為因反送中運動獲德國政府批准的首宗政治庇護個案。
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被列入國安法通緝名單的「民間外交網路」發言人張昆陽(左三),2020年9月宣佈流亡,12月28日宣佈與家人斷絕來往,以免「政權的報復」牽連身邊的人。他曾多次赴海外游說並撰寫制裁名單,並在2020年民主派立法會初選中勝出。
圖片來源: Reuters/J. Roberts朱牧民是美國「香港民主委員會」總監、「佔中三子」之一朱耀明兒子,是美國多部挺港法案幕後推手。他本身是美國公民,但在2020年7月31日同陳家駒、黃台仰、鄭文傑、劉康、羅冠聰等人被港府通緝,是首位因《國安法》遭緝的外籍人士,也因此以後不能回到香港。
圖片來源: Tasos Katopodis/Getty Images18歲的香港效益主義黨主席、公開大學學生劉康,在2020年7月30日宣佈流亡,指6月底已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他曾到英美領事館請求制裁林鄭月娥,並出版主張港獨書籍《輕論時政》。他流亡後遭警方通緝,涉嫌違反《國安法》中的煽動分裂國家、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香港國安法》2020年6月30日在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眾志隨即解散,黃之鋒、羅冠聰等人陸續宣佈退黨。同年7月2日,羅冠聰透過臉書證實離港,落腳英國。他是反送中爆發後,最早離開香港的公眾人物之一。他離港後,被香港警方以違反《國安法》、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罪名通緝。
圖片來源: Tobias Schwarz/AFP「香港獨立聯盟」召集人陳家駒曾因非法集結罪被捕,在2020年6月保釋期間未報到,後證實離開香港,被爆料飛往荷蘭,又傳轉匿英國。陳家駒也曾是學生獨立聯盟召集人與前公民黨成員。他因煽動分裂國家、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罪名,於2020年7月31日被香港國安處通緝。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曾在英國駐港領事館任職的鄭文傑曾在2019年被深圳公安以嫖娼為名帶走,行政拘留15天後獲釋。隨後鄭到台灣暫避,輾轉到英國暫居,終在2020年6月獲得英國政治庇護。鄭文傑現在英國籌組香港「流亡議會」,也創立英國港僑協會,盼協助在英港人融入當地生活又保有原文化。
圖片來源: Simon Cheng2019年5月,在反送中爭議延燒期間,德國當局證實兩位香港人-黃台仰與李東昇在2018年已獲得德國庇護。黃台仰是本土民主前線前創辦人,因參與2016年的「旺角騷亂」被控暴動等罪名,2017年9月棄保潛逃。黃台仰目前在哥廷根(Goettingen)大學修讀哲學和政治,也有份成立組織「避風驛」,協助流亡港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Pförtner李東升為本土民主前線前成員,與黃台仰棄保潛逃到德國尋求庇護之後,於2018年獲德國政府批出難民身份,2019年起在德國柏林的一所大學修讀學位課程。
圖片來源: Cyrus Chan2019年,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因擔心《逃犯條例》修訂後,自己會被引渡到中國大陸,4月即流亡至台灣,隔年在台灣重開銅鑼灣書店。
圖片來源: DW/J. Lee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