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李必豐沒有被世界遺忘」

2013年6月4日

「六四」24周年紀念日之際,多個國家的詩人、作家和維權人士舉行朗讀繫獄作家李必豐作品活動《南德意志報》刊登一篇介紹這位被廖亦武稱為難友中「最有才華的詩人」的文章。

epa03446141 View of the outer walls of the Beijing No.1 Detention Center in Beijing, China, 25 October 2012. The detention center, which has a maximum capacity of 1,000 inmates, was shown to members of the press during a rare visit ahead of the 18th party congress. EPA/DIEGO AZUBE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1年成功流亡境外後,中國著名異議作家廖亦武不遺餘力,向國際社會發出援救李必豐的呼籲,引起廣泛反響。周二(6月4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發表文章,介紹李必豐。該文寫道:

「李必豐曾是四川省綿陽市的一個稅務幹部。但在監獄成了他的家鄉後,他只是一個詩人。不,他不出名。……那是1989年,中國動亂之春,年輕的官員李必豐站到了大學生一邊。為此,他第一次嘗到為期5年的鐵窗滋味。他後來被釋放,得了一個兒子。此後,他又站到了示威抗議、封鎖高速公路的紡織工人一邊。為此,1998年,他第二次被判刑,7年監禁。

廖亦武獲2012年德國書業和平獎圖片來源: dapd

「……成功逃亡柏林的作家廖亦武是在監獄裡同李必豐相識的。他們不是監獄裡僅有的兩個政治犯,但是那裡僅有的詩人。……如果在今天這個星期二,在全球範圍舉行朗讀活動,思念李必豐,那是因為廖亦武。他做出了努力,不讓這個世界忘記了李。朗讀活動在6月4日舉行,絕非巧合:今天是天安門大屠殺、中國民運被埋葬的24周年紀念日。兩位詩人為這一民主運動獻出了青春和自由。

「不能說,李必豐因同如今譽滿全球的詩人朋友廖亦武相識而在不幸中有大幸。其實,這一相識是李2012年9月再度被捕的原因。他被控犯有『經濟罪』,真正的原因卻是:國家機器顯然認為,李必豐幫助廖亦武於2011年成功逃離中國。廖稱官方的懷疑荒唐透頂。今年48歲的李獲刑12年。李在獄中致兒子的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我的兒子/當一切漸漸地陌生/我只能傍倚鐵窗/以血液親吻關於你的記憶』。」

廖亦武提醒世界不要忘記象李必豐這樣的維權人士圖片來源: dapd

北京欲壓縮台北在美洲活動空間

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這些天在拉丁美洲訪問,無論是在特裡尼加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還是墨西哥,所到之處,雙方都簽署或將簽署關於中國向所在國提供大額貸款協議或一系列雙邊合作協定。《法蘭克福匯報》刊文認為,擠壓台灣國際地位是習近平此次美洲之行的目的之一:

「中國國家和黨的領導人習近平在此次美洲之行中訪問相對而言處於邊緣位置的特裡尼達和多巴哥,以及哥斯達黎加。對前者的訪問旨在能源政治利益,對後者的訪問則關乎同台灣的外交角力。

……中美是北京很晚才在外交上站住腳跟的地區。遲至6年前,阿裡亞斯領導下的哥斯達黎加才解除了與台灣的密切紐帶關係,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轉向得到了中方的大力嘉獎: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體育館、醫療設備、400輛警車以及對福利計劃的物質支持,總值1.6億美元。

尼加拉瓜是台灣與之有外交關係的為數寥寥的美洲國家之一圖片來源: David Olmos

「這一關係將得以深化,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其他中美國家,包括桑蒂諾民解陣線統治的尼加拉瓜在內,仍同台灣保持著外交關係。不過,這並不排除它們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強貿易往來的興趣。」

摘編:凝煉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