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中亞電影節

2002年4月9日

柏林世界文化宮舉辦的中亞電影節於三月初已經開始,四月間進入高潮。

文化之都柏林圖片來源: AP

中亞五個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近十年來製作的30部故事片、紀錄片和電影短片大部分將在四月間與柏林觀眾見面。

中亞三位最有名的年青導演阿勃地卡裡科夫(Aktan Abdykalykov)、 米爾左娃(Gulya Mirzoeva)和歐米巴夫(Dareshan Omirbaev)分別來自中亞的三個國家,他們於上周末來到柏林,和觀眾們一起觀看了各自的電影並回答了觀眾的提問。三位導演還和對中亞電影頗有研究的奧地利導演科日爾(Kerbert Krill)一起舉辦了有關中亞當代電影的座談會,與觀眾們進行了廣泛的交談。

中亞電影業對柏林觀眾來說完全是個陌生的領域,因為這些電影很難打入歐洲電影市場,因此觀眾們一般只能在電影節上看到。蘇聯解體後,原來受到蘇聯大力支持的電影業在國企私有化過程中很快受到衝擊,各國電影業因缺乏資金紛紛限入困頓狀態。

另外,電視和錄象的興旺使許多電影院生意清淡,而人們對政治的厭倦和對本國的迷惘同時又使人們對本國的影片失去興趣,轉而在拉丁美洲的各種電視連續劇中尋求樂趣。因此,中亞的電影事實上已經進入危機狀態。科日爾在他的紀錄片「在絲綢之路上-中亞的電影院」一片裡便描述了中亞電影所處的困境。

在問到中亞哪個國家電影比較發達時,科日爾回答說:「目前,烏茲別克斯坦製作的電影顯然是最多的。每年大約有6到7部故事片。這其實並不讓人感到十分意外,因為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它大約擁有中亞總人口四千多萬人口的一半。另外,我這裡要提一提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家在90年代製作了不少很有深度的影片。現在出於財政原因,電影業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發展,但在將來它還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國家。而且中亞地區目前成就最大的導演歐米巴夫便是來自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電影則落後於以上兩個國家。」

導演歐米巴夫曾在國際電影節上多次獲獎,但即便是他的電影也很難在哈薩克斯坦的電影院裡看到,而電視裡反而更容易看到。他1998年拍攝的故事片「殺手」曾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汽車司機因為車禍而欠債、因為失業而借高利貸、最後為了錢而成為殺人凶手的故事。它不光光反映了某個人的墮落,更揭示了哈薩克斯坦整個國家在獨立後經濟崩潰和道德敗落的現實。整部影片充滿壓抑氣氛,主人公從頭到尾鬱鬱不歡,甚至電影的主題音樂也不例外。

中亞的五個國家共同經歷了70年的蘇聯統治時期,也共同經歷了蘇聯的瓦解並全部於1991年宣佈獨立。但是,獨立並沒有帶來政治的民主和經濟的繁榮,而是社會的混亂和伊斯蘭教的復興。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飢荒。人們開始大批移民。有的到俄國,有的到希臘、以色列、土爾其、德國等國家。

移民最洶湧的是中亞最小的國家塔吉克斯坦。這個與阿富汗毗鄰的國家獨立後很快陷入內戰,八年內戰中死了兩萬人,而長達十年之久的經濟蕭條更使許多青年感到前途渺茫。該國的電影業目前完全處於癱瘓狀態。

來自這個國家的女導演米爾左娃移居法國已惺輟K募吐計運慫固刮行模吐劑擻燙艘瞥鏊慫固埂⑺慫固溝哪謖揭約凹嚶認腫礎S捌校佳菟淙歡韻腫從興潰鐧鞣淺N瘛K擔骸爸醒腔姑揮姓巫雜桑頤遣荒芩嬉餘濫掣穌渭搖T謁慫固咕陀脅簧偌欽咴獾繳焙Α!?/P>

中亞國家的電影多方面地反映了中亞當代社會的現實問題:吸毒、嫖娼、壓制政治下的逮捕浪潮和酷刑監獄、阿富汗戰爭給中亞國家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等在電影中都有所體現。

但吉爾吉斯斯坦目前最有名的導演阿勃地卡裡科夫拍攝的多部故事片第一眼看來卻好像與中亞的現實毫無關聯。他拍攝的大都是寧靜的、畫面富有詩意的鄉村生活。但細細回味的話,人們會注意到鄉村生活的寂寞和無奈。他在電影中使用的獨具一格的音樂語言就表達了一種跳離鄉村環境的心態。

阿勃地卡裡科夫講到了他成為導演的經過:「我本來並沒有想要成為導演。我的職業是畫家。在吉爾吉斯斯坦電影製片廠我做了十年的舞檯布景設計師。也許就是這些年的不斷觀察和學習使我後來走上了導演的道路。」

一方面中亞的現實與德國的現實相去甚遠,另一方面中亞的電影雖然具有個性,但從總體藝術上看來還是落後於歐洲國家,因此電影節期間觀眾來得並不多。一場電影的觀眾通常只在30到80人之間。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