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發起李必豐作品朗讀活動

2013年6月5日

六四天安門事件周年紀念日,全球有超過五十個城市,朗誦李必豐的詩作《冬眠》和話劇作品《害怕》,聲援這位被囚禁在獄中的四川詩人。

©Lin Yuli Datum: 4. 6. 2013 Ort: Martin-Gropius-Bau in Berlin Schlagworte: China、Li Bifeng、Liao Yiwu、Peter Schneiner、Herta Müller Inhalt: Lesung zum Jahrestag des Massakers auf dem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in Peking für die Freilassung des chinesischen Untergrunddichters Li Bifeng
Lesung im Martin-Gropius-Bau zum Jahrestag des Massakers auf dem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in Peking圖片來源: DW/L. Yuli

(德國之聲中文網)李必豐的黑白照片,投影在柏林馬丁‧格羅皮尤斯展覽館(Martin-Gropius-Bau)電影院的牆壁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最近才因《母親的愛人們》一書而備受矚目的作家史奈德(Peter Schneider)等德國文壇的重要人士,全都出席了中國作家廖亦武和柏林國際文學節發起的這次朗讀活動。

事實上,不僅在柏林,從巴黎、維也納、布拉格,到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和北非的突尼西亞,各國的文壇也都在六四這一天共襄盛舉,公開朗讀李必豐的作品,並得到耶利內克(Elfride Jelinek)、哈金等知名作家的聲援。廖亦武欣慰地說,在獄中的李必豐,看到全球有這麼多人支持他,應該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赫塔‧米勒對廖亦武十分贊賞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鼓舞受冤屈的政治犯

廖亦武與李必豐是在獄中相識,當年他們都是六四的政治犯,因為對文學的共同愛好而惺惺相惜,廖亦武記錄六四抗暴者的《子彈鴉片》書中,就有李必豐的故事。兩年前,廖亦武成功逃到德國,長年資助民運人士的李必豐因而被牽連入獄,遭羅織詐騙罪判刑12年,目前正在向法院提起上訴。

對李必豐因莫須有的罪名第三度入獄,廖亦武感到相當無奈,"我的逃亡和他沒有關係"。李必豐一直在寫作,但是完成的手稿不論是詩、劇作還是隨筆全部被沒收,作品從來沒機會發表,在文壇默默無聞,直到廖亦武流亡歐洲,不遺餘力呼籲國際社會援救他,大家才開始注意到這個名字。"雖然不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這麼有名,可是關注李必豐,能鼓舞其它受到冤屈的普通政治犯,給地下中國一個發言的機會。"

人權是普世價值

94歲高齡、備受國內外敬重的的德國前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日前才公開表示人權不是中國文明的一部份,外國不應該對中國的人權問題指指點點,還為中共鎮壓六四民運辯護。雖然同屬社民黨,施密特的說法還是讓史奈德覺得不可思議。

中國政治犯,共有幾多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史奈德說,不論在世界任何角落,人類的感受都有其普遍性,正因人權是普世價值,大家才能理解阿拉伯國家發生的茉莉花革命。從過去與中國和俄羅斯異議人士交談的經驗,史奈德相信,像這樣的作品朗誦活動別具意義,"知道世上有人在關心他們、捍衛他們的人權,對這些被關在獄中的政治犯來說,是重要的精神支柱。"

作者:林育立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