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

核電救氣候 靠譜不靠譜?

Nik Martin
2023年12月10日

在本年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20個國家簽署承諾書,計劃在2050年前將各自的核能發電容量擴大到目前的3倍,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德國等國家依然堅定地揮別核電。核電究竟是不是氣候救星?其實際成本究竟有多少?

孟加拉正在建設該國首座核電站
孟加拉正在建設該國首座核電站圖片來源: Mohammad Ponir Hossai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杜拜舉行的本年度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上,20個國家幾天前簽署了承諾書,計劃在2050年前將其核電產能擴大到當前的3倍。這些國家主要分佈在歐洲和北美。該計劃如果推行,核電在全球電力佔比將從目前的10%擴大到近三分之一。

簽署國家表示,如果不擴建核電,世界就無法實現溫室氣體淨排放歸零。世界核能協會也稱讚承諾書"意義非常重大"。該組織發言人普列斯頓(Henry Preston)對德國之聲說:"這是多國領導人首次齊聚氣候峰會設立了這樣的目標,從而告訴世人核能在淨排放歸零過程中的重要性。"

幾十座新核電站

根據承諾書,這些國家將採取現有核電機組延壽、新建新型反應堆等措施。不過,將核電產能增加到現在的三倍絕非易事。各國政府需要加快審批新核電項目,並做出巨額財政承諾。目前的核電項目往往面臨長時間的建設延期,且交付時的耗費遠遠超過預算。因此,許多分析人士都對最新的承諾表示懷疑。

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環境科學教授史密斯(Jim Smith)對德國之聲說:"這非常具有挑戰性,但並非不可能。"史密斯指出,法國曾經在60年代末到80年代實現了核電產能大躍進,"但考慮到現代反應堆似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投入運行,實現目標將非常困難。"不過,相比還有諸多技術困難的綠色氫能以及依然遙遙無期的核聚變發電,核電站擴能依然更具備可行性。

法國Cruas Meysse核電站冷卻塔前的風力發電機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Desmazes

核、風、光互補?

核電支持者認為,當陰雨連綿、風平浪靜之時,核電就能接替風力發電機、太陽能發電板,在電網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能源轉型的進一步推進,風光資源的不穩定性就越發對電網安全運行構成挑戰。

與此同時,反對核電的環保人士則認為,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實際成本要遠遠低於核電。

環境科學教授史密斯指出,核能反對者的論據並不完整,因為沒有考慮到核電在電網中的重要備份角色。他援引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電網中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所佔比重越高,成本也越高昂,"因為你不得不需要部署更多的備用電池以及抽水蓄能設施。"

儘管核廢料處置問題依然未解,歐盟去年依然將核電列入了綠色清潔能源。對於核電產業,這是巨大福音。在此次簽署核電擴容承諾書的20個國家中,有13個來自歐洲。其中,僅法國就在去年表示新建6座核電機組,還有8座正在考慮中。

德國核電站退役 後續成本有多高?

01:2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核廢料問題

"核能為氣候"(Nuclear for Climate)組織發言人巴爾多尼(Mattia Baldoni)對德國之聲表示,近年來,核廢料管理已經有了巨大進步和創新。"核廢料的總量非常有限。全球第一個深層地下處置庫將在今後幾年投入運行,這表明所有核廢料都能安全儲存。"

該草根組織是由150多個協會共同發起的,旨在推動核能參與綠色轉型。該組織認為,核電是最安全的能源之一,且會越來越安全。

德國政府的立場

不過,就算一些環保主義者能夠相信核電的可行性,德國政府可能依然難以被說服。就在今年春天,德國最後的三座核電機組關閉,實現了多年前的"無核化"承諾。由於俄烏戰爭導致的能源危機,這一舉動如今有著巨大爭議

德國核能運動組織Nuklearia主席克魯特(Rainer Klute)表示:"只要綠黨還在德國聯邦政府內,它就不會在核能方向上做出絲毫改變。"克魯特批評德國政府忽視了近年來的經濟現狀以及科技新發現,同時也認為,德國的反核立場並不會持久。因為到了2028年,德國核能法案將面臨修訂,而堅定反核立場的綠黨屆時並不一定還在執政聯盟中。

克魯特指出,由於核電缺位,德國在大張旗鼓向綠色能源轉型的同時卻不得不增加煤炭發電量。而且,由於電費大幅上漲,德國的能源密集型出口行業已經遭受嚴重損害。"當企業破產或遷往能源更便宜的國家時,我們就會失去就業崗位、稅收和繁榮。"

核聚變——人類正在實現無限能源的夢想嗎?

02:0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