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完全的民主面臨讓窮人成為政治主導聲音的風險
2014年10月20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紐約時報》報導,現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在周一(10月20日)晚稱,基於誰在公開選舉中獲得最多選票來確定下一屆香港特首不可接受,其中部分原因是這包含了讓貧困居民成為政治主導聲音的風險。
梁振英表示,他承認,許多示威者因為香港缺乏社會流動性和可以負擔得住房而憤怒,但他稱,(「佔中」)包含的民粹主義壓力是港府反對示威者要求的重要原因。
「你要竭盡所能地打理好香港所有的行業。如果完全是一個數字游戲、一個數字性的代表,那麼你顯然就會和那些月薪水少於1800美元的人對話,」梁振英說,「那麼你就處於那種政治和那種政策之中。」
達成妥協的機會渺茫
當地時間周日(10月19日)爆發的最新衝突導致大約20人受傷。香港警方依然在試圖將佔領城市關鍵路段的示威者清場。警方使用警棍驅散聚集在旺角地區路障周邊的佔領運動參與者,在此過程中導致人員受傷,數名示威者被擔架抬離現場。
香港警方發表聲明稱,在清理交通要道尖沙嘴彌敦道的過程中使用了"最低限度的強制力",同時指責示威者衝撞警戒線。民主派人士則譴責安全力量 過度使用暴力。
周六(10月18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佈,計劃於下周二(10月21日)與"佔中"運動主要領導組織學聯代表對話,雙方屆時各派5人,對話為時兩小時,將進行電視直播。儘管如此,香港特首梁振英此前已經明確表示,北京當局不會在人大常委會決定上做出讓步。換言之,北京允許香港2017直選特首的前提是由提名委員會來確定候選人。而這正是學聯訴求中要求廢除的內容。學聯因此拒絕政府提出以人大框架作為對話前提的條件。從目前雙方對立場的堅持程度看,周二對話達成妥協的機會渺茫。
各種方案層出不窮
此前,香港也有比較有影響力的個人或政治團體提出過各種"取其中"的特首提名方案。比如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中國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去年11月在《明報》上撰文,提出特選普選方案,建議擴大提名委員會的選民基礎。目前提名委員會有1200名成員,由所謂"四大界別"的選民選出。這"四大界別"包括政治;工商;專業;勞工及社會服務、宗教,提名委員會中每個界別分別有300名代表。目前有資格選出這1200名成員的共有約20萬委員會選民。陳弘毅的建議是擴大選民基礎至60萬。
泛民主政黨組織"真普選聯盟"今年1月公佈的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方案是所謂的"三軌制",包括公民提名(參選人獲得1%登記選民聯署提名);政黨提名(於最近一次立法會選舉中獲得直選部分全香港總有效票數5%或以上的政黨或政治團體,單獨或聯合提名一名參選人)以及最後"一軌"提名委員會提名(由官方提名委員會成員直接提名的參選人)。
去年由香港政府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成立的組織"香港2020"也於今年3月提出政改方案。比如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增至1400人,增加的200人採取分區提名制,按照居民人數,分派18個區,由選民直選選出。提名方案則是,只要取得提名委員會中最少140人,最多350人提名,便可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委員只能提名一人。
香港"佔中"運動的領導組織截至目前沒有表達過"退一步求妥協"的意思,而是堅持要求獲得"一人一票,直選特首"的權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是否對讓北京中央政府在政策上作出讓步抱有希望"的問題時,抗議者多數給予了否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