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的前半生

2013年5月15日

德國總理傳記「梅克爾的前半生」剛一上市就引起爭議。觀察家們懷疑被當作書中賣點的「揭秘」部分到底有多少事實依據。然而在德國的大選之年,這本書必定會受到關注。

***Das Bild darf nur in Zusammenhang mit einer Berichterstattung über die Bücher verwendet werden.***
圖片來源: Hoffmann und Campe/Piper/Ullstein

(德國之聲中文網)究竟是大起底還是新瓶裝舊酒?人們對這部梅克爾新傳記的評價介乎兩者之間。該書的兩位作者勞埃特(Georg Reuth)和拉赫曼(Günther Lachmann)在人物傳記《梅克爾的前半生》中,關注了如今這位頂級政治人物的敏感往事。這是她在東德生活時期的歷史。據稱,當時的梅克爾曾經為共產主義青年組織"自由德國青年團 "(FDJ)做了許多"煽動和宣傳"的事情。這對於一位東德人來說,其實不算什麼。但對於聯邦德國總理來說,至少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作者拉赫曼向德國之聲表示,在德國大選4個月之前世的這本厚達336頁的作品,其目標是填補目前諸多梅克爾生平傳記所留下的一些空白。其中也包括,梅克爾在擔任自由德國青年團秘書的時候,是否曾負責宣傳工作。

在德國聯邦政府看來,這本書沒有多少令人嘆為觀止的"揭秘"成分。德國政府副發言人施特萊特(Georg Streiter)表示,梅克爾在2005年的一本名為《我的路》的對話形式的書中,就生動仔細的陳述過這段歷史。施特萊特說:"建議大家先去讀讀這本書。"

《梅克爾的前半生》:又一本梅克爾的傳記准時在換屆大選前誕生了圖片來源: Piper

作者拉赫曼可不這麼看。他指出,在《我的路》中,梅克爾只是說她想不起來當時是否從事過煽動和宣傳的工作。而拉赫曼卻有"兩名證人"在手。這兩人曾是和梅克爾在工作上合作緊密的好友,私交也不錯。兩人都曾經在當時東德的科學院中擔任過自由德國青年團的秘書。此外,新書中還高調提及了現任德國總理當年的另外一個職位:她曾經是東德企業工會領導機構(BGL)的成員,專門負責開展青年工作。

"自由德國青年團"秘書有怎樣的權力?

這些究竟意味著什麼?梅克爾當時在這些職位上做了哪些事情,對周圍的人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所有這些是新書的作者們沒有提及的事情。拉赫曼自己也承認:"沒有線索表明,當時梅克爾的意識形態如何。我們只知道,她當時是該組織的成員,有一定的職責。"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東德問題專家施羅德(Klaus Schroeder)指出,梅克爾在東德企業工會領導機構任職的事實對於評價她本人的所作所為來說,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施羅德說:"當時東德人有數十萬人擔任過類似的職務。"

他表示,評價梅克爾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生涯時,更重要的是看她當時沒有像其他兩百多萬東德人一樣,成為執政黨統一社會黨(SED)黨員的事實。施羅德介紹說:"生活在東德的人免不了要加入某些組織。"人們總是會被迫加入一些大型組織。"但一旦人們加入統一社會黨或者其他附庸黨時,才算是真正的涉足政治。"

剛剛高中畢業的梅克爾(攝於1973年7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不用過度解讀"

新書的兩名作者其實也很想從總理本人那裡獲得與此相關的訊息。拉赫曼認為:"整體來說,梅克爾是否擔任過負責煽動和宣傳的秘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隱瞞了一些事情。"

作為高層政治人物,梅克爾是否過於不願對外披露訊息?拉赫曼指出,在寫書的過程中至少向總理府遞交了一份問題集,但沒有得到任何回復。政府發言人施特萊特對此輕描淡寫的說道:"我覺得不用對此過度解讀。許多想為總理本人寫書的人都會多多少少的感到失望。"

梅克爾本人最近再次強調了她對其東德歷史的開放態度。她表示從來沒有隱瞞過什麼事情,但是也可能沒有提及某些事情,因為從來無人問起。曾經為梅克爾出版過傳記的博伊森(Jacqueline Boysen)認為,梅克爾這樣做可能是出於之前在相關問題上有過不愉快經歷的原因。她曾經嘗試在基民盟的青年組織面前開誠布公的講述一個東德時期的故事。博伊森透露:"但這個故事被嚴重誤解"。所以這也可能是梅克爾如今在相關問題上為何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

博伊森也對新書中的揭秘成分提出質疑,表示:"我覺得,一再炒作這些事的做法無比荒謬。如果看新書的預發版,你會發現其中沒有什麼新內容。"她認為,人們完全沒有激動的必要:新書中的"揭秘"絕對是小題大做。

作者:Andreas Grigo 編譯:任琛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