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如何保持利益平衡

2013年5月27日

中國政府新總理李克強訪德之行繼續引起德語媒體關注。德國總理梅克爾多年來一直強調以人權為導向的「價值外交」。德語媒體指出,如何在德中雙邊關係中保持經濟利益與價值取向的平衡,是衡量梅克爾政府外交藝術的一個標尺。

Germany's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R) sits during breakfast with China's Premier Li Keqiang (L) in the Chancellery in Berlin May 27, 2013 in this picture provided by the Bundesregierung. Bundesregierung/Sandra Steins/Handout via Reuters (GERMANY - Tags: POLITICS) ATTENTION EDITORS - THIS IMAGE WAS PROVIDED BY A THIRD PARTY. FOR EDITORIAL USE ONLY. NOT FOR SALE FOR MARKETING OR ADVERTISING CAMPAIGNS. NO SALES. NO ARCHIVES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5月27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在一篇短評中這樣寫道:

「若有人問梅克爾,為何願當聯邦總理,回答可能不會是為找到正確的生育政策;不過,尋求德國在世界上的角色可能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至遲到2008年爆發世界金融危機,梅克爾最關心的問題便是,在發生經濟力量的巨大移位後,德國和歐洲還能在多長時間內保持既有地位。對梅克爾而言,中國在此扮演著比任何其他國家都重要的角色。

梅克爾和李克強3月26日在梅澤貝格聯邦政府國賓館花園散步圖片來源: Reuters

「由此觀之,對梅克爾而言,從周日(5月26日)起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因為,關於她與中國新總理李克強之間是否也能建立與其前任溫家寶一樣密切的、最終甚至充滿互信的關係,這一點,還全無把握。不過,梅克爾在確保經濟利益的同時不對中國人權狀況保持沉默的這一平衡手法是否還能繼續奏效,將起關鍵作用。李在柏林的訪問讓人們對此抱有希望,但也就僅此而已。

「很久以來存在著一種觀點,即:鑑於發生了有利於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巨大位移,涉及人權問題,最好是降低聲調。然而,沒有比這麼做更愚蠢的了。只有堅持其價值觀的人才會被別人重視。而誰要是不被他人重視,終將得不到好生意。」

德方的期待

《法蘭克福匯報》經濟欄目上刊登的一篇有關李克強來訪的報導強調,德國聯邦政府期待著中方領導人能在貿易爭議問題上發出緩和訊號:

歐盟指控中國政府對光伏產業出口商提供不正當補貼圖片來源: Reuters

「周日(5月26日)下午,梅克爾在柏林接待李總理。貿易爭議為這一會見蒙上了一層陰影。歐盟委員會計劃對來自中國的光伏電池板徵收反傾銷懲罰性關稅,並威脅對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啟動(雙反)調查程序。會晤後,梅克爾表示,德國將竭盡一切努力,解決有關光伏和電信產業的爭議,她會要求盡快啟動與歐盟的談判。……德中貿易額多年來強勢增長。去年,德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和服務總值為666億歐元,從中國進口商品總值773億歐元。這樣,中國成為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國,而德國則成為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

「除圍繞光伏電池板和電信技術設備的貿易爭議,德國企業對智慧財產權在中國得不到足夠保護的憂慮也是兩國間的一個棘手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發生侵犯智慧財產權現象最頻繁的國家之一。聯邦政府圈內人士承認,北京政府已採取了一些措施,目前,中國的相關立法程度已接近國際標準。不過,在地方上的實施方面、在司法仲裁和制裁方面還有相當不足。在柏林,人們希望,這一問題至少能自行解決一些,因為,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具有創意的企業,它們自己理應也對有效打擊侵權行為感興趣。」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