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的首都新聞大廳裡,經常只有3、2個記者到場。但每逢梅克爾出席的記者會,大廳都會擠得水洩不通。今天也一樣,攝影攝影記者早早就到位了,長槍短炮,梅克爾准時到場時,記者也都擺好了架勢。
每年的新聞會都有一個主題。記得4年前,德國面臨難民危機的時候,正是在夏季新聞會上,梅克爾說出來"我們能辦到"這一經典名句。時過境遷,並不是說難民問題已真的解決了,但今年的主題已被換成了"氣候變化"。就在新聞會舉行的同時,離會場只有幾百米的地方,大中學生名為"獻給未來的星期五"的周五示威活動也正在展開。梅克爾總理說,"可以跟學生們講,我們正在盡全力工作。"她說,今年9月將出台對碳排放定價收費的法律條款,這同氣候活動積極分子的推動分不開。
退歐是英國人自己的事情
回答德國為什麼死抱住國家財政不新借債時,梅克爾表示,對未來的年輕一代,她領導的聯邦政府有責任留下一份健康的國家財政。德國是全球老年化最嚴重的社會之一,因此必須留有足夠的財政手段,才能保證未來必要的投資不陷入窘境。
退歐事宜。梅克爾"原則上"對延長英國退歐期限持開放態度,"但這是英國自己的事情,我不會干預。"她相信英國會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徑。
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同川普种族言論拉開距離
有記者問德國該對川普总統種族主義言論持什麼態度時,梅克爾的表態相對於前幾個問題更為明確:"我堅定地同這些言論拉開距離,並聲明同4位受到攻擊的女性團結一致。"
德國之聲記者認為,梅克爾在全程90分鐘的新聞會上,表現出平易近人以及開朗的態度。在談到德國統一的議題時,她有一次說了很長時間,說到錯誤,她問道:"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呢?"作為一個東德親身經歷者,她談到那裡人們受到的精神傷害,而西德同東德之間的交流可以將其治癒。在談話中,她數次將"人們"不覺地改成了"我們"。
她究竟休不休假?
梅克爾總理的健康狀況究竟怎樣?去年秋季,她辭去黨主席的職位,最近,她在公開場合幾次出現身體顫抖症狀。因此,不僅是首都記者急於知道梅克爾的身體情況。"不錯",梅克爾簡潔地回答。
有記者暗示,很多媒體都在準備梅克爾的"政治生涯後事",拍紀念性紀錄片,撰寫人物特寫,梅克爾本人是否對此傷感呢?梅克爾坦然地說,她沒有時間傷感,"我每天是否完成了任務,有一堆的任務需要完成,這是我衡量自己的標準。"
她沒有告訴記者休假期間都有些什麼計劃。她說,非常高興迎來一段沒有日程安排的日子。但她接下來說的這句話,聽上去不像是休假,而更是兌現選舉諾言:"我將一直工作。發生事情,隨時都能找到我。"
1954年7月17日出生的梅克爾,迎來了自己65歲生日。在擔任基民盟主席、德國總理的十幾年裡,她改變了德國政治版圖。如今,「梅克爾時代」逐漸走向尾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Vennenbernd這是梅克爾2017年宣佈第四次競選總理之後漫畫家創作的漫畫。根據2018年10月29日梅克爾在新聞發布會上宣佈的決定,這第四個總理任期也將是她的最後一個,而且在此任期結束之後,她將不再擔任任何政治職務,徹底退出政壇。
「我將為德國服務」,梅克爾在首次宣誓就職時說。她在大選中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施羅德,在2005年11月22日成為了德國聯邦總理。她是擔任該職的第一名東德人,也是德國第一位女性總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G. Bergmann在上台初期,梅克爾在執政風格上低調謹慎。第一次風波出現在執政第二年:她會見了達賴喇嘛,引發北京不滿,明顯影響了中德關係。梅克爾則沒有理會這些顧忌,表現出要為人權發聲的意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chreiber很多人議論,梅克爾總是理智而冷靜的。當普丁2007年在索契府邸迎接這位女總理時,顯然想測驗一下她的極限。普丁找到了梅克爾的弱點:她害怕狗。而他讓黑色的拉布拉多犬在梅克爾身邊蹭來蹭去。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Astakhov在大部分時候,梅克爾不失風度。在2008年金融市場雪崩、影響德國經濟時,梅克爾開始行動。她決定性地參與了歐元拯救傘計劃,而對梅克爾措施有切身體會的則是以希臘、西班牙為代表的歐盟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H. Villalobos儘管她在2009年選舉中的成績並不漂亮,但她仍得以勝出,在2009年9月27日成功連任。在結束了與社民黨(SPD)並不討喜的大執政聯盟後,她開始與理想的執政夥伴自民黨(FDP)一起聯合執政。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Rentz雖然曾經是一名物理學家,梅克爾並沒有預見到日本福島核電災難,而且一直是核電的擁護者。然而2011年的核洩漏事故後,她180度大轉彎,成為了核電的反對者,決定讓德國退出核電。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G. Bergmann誰能認出他的容貌,誰能辨出他的聲音?儘管已經當了十年的「第一丈夫」,梅克爾的丈夫紹爾(Joachim Sauer)仍然顯得默默無聞。紹爾在1998年與梅克爾結婚,本人是一名量子化學家,在柏林洪堡大學任教。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Infophoto這是一個棘手的醜聞。恰恰是德國的第一盟友——美國,對德國政界高層進行監聽,即便是梅克爾的手機也未能倖免。對於總理府被監聽一事,梅克爾很久都沒有表態——畢竟這無論是在內政還是外交方面,對她而言都是一個高位事故。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她的這句話:「朋友之間的監聽是絕對不行的。」
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梅克爾在全球粉絲很多,然而在希臘卻是例外。在希臘債務危機的頂峰,她在該國極度不受歡迎、樹敵無數。然而這位女總理沒有鬆口:節約、改革、緊縮,她堅持自己對雅典政府的要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S. Pantzartzi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決賽場上,平日裡拘束、理智的她與德國聯邦總統高克一起盡情歡呼。而梅克爾和德國足球一樣,正處於其最受歡迎的時刻。這幅畫面給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圖片來源: imago/Action Pictures在幾十萬難民通過巴爾干進入德國時,梅克爾說,避難權沒有上限。她針對難民問題的另一名言是「我們能做到!」這位女總理稱自有安排,然而很多德國人如今都開始質疑,「我們真能做到嗎?」答案還是未知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Hoppe梅克爾在2018年10月底宣佈將放棄競選黨主席。在經歷了整整18年的梅克爾時代後,德國最大政黨基民盟完成了權力交替。梅克爾同時宣佈,在本屆總理任期(2021年)結束後,不再謀求連任,也不會競選聯邦議會議員席位。這成為梅克爾逐漸退出政壇的開端。
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7月17日迎來65歲生日的梅克爾,近來身體狀況引發外界擔憂。2019年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她三次在公眾場合出現身體顫抖狀況。不過,這位德國「鐵娘子」對外界強調自己身體沒問題、無需擔心,並採取了一些措施。鑑於前面幾次都是在站立時出現顫抖狀況,在出席近期的歡迎儀式時(圖),她都選擇了盡量坐著。
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