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訪華再談人權
2014年7月4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魯道夫‧蓋斯勒(Rudolf Geisslerr):德國總理梅克爾周六將動身前往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陪同總理訪華的還有一個大型經濟代表團。如果敏感話題真的會很容易毀掉生意,那麼人權問題將是聯邦總理訪問期間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她在這個問題上持謹慎態度,你能表示理解嗎?
克里斯托弗‧斯特拉瑟(Christoph Strässer):我認為,最近幾年人權問題在任何場合,也包括在頻繁的經濟會談中,都發揮著作用。我想,此次聯邦總理及其陪訪的經濟代表團也會以適當的方式談及這個問題。我不認為這會給經濟會談帶來持續性的困難或問題。
您認為,這次訪問期間必須要談的問題是什麼,雙方之間存在哪些誤解?
當然我們一再提到被逮捕的維權人士的問題。根據我自己的判斷和經驗,在這樣的會談中總會談到這個問題。我想,陪訪的代表團也必須關注令人不安的中國公民權狀況。在天安門廣場事件25周年的背景下,我們經歷了一場嚴厲的鎮壓浪潮。我想,這也是這樣的一個代表團和這樣的會談應該討論的問題。
中國在仍然實行死刑的國家中名列榜首,儘管北京方面表示,自2007年以來處決的人數不斷 下降。對此是否有證據能夠證實?
找到證據很難,因為從沒有來自中國方面的官方數字。因此,我們只能依靠國際人權組織的觀察和他們提供的數據來證實這一趨勢。遺憾的是中國判處死刑和執行死刑的數量始終名列前茅。
談到中國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所有的報導都相當一致地認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在穩步發展。難道人權和公民權狀況根本不在改善之列?那麼哪些領域有所改善呢?
這是我們觀察到的一個總的趨勢。中國的社會發展充滿活力。在中國國內有選擇職業、接觸媒體報導的自由,在其它領域肯定也有積極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我認為這也是中國存在的一個問題,這就是中國領導人也在擔心這一發展導致失控,因此試圖通過禁止某些禁忌話題重新取得控制,包括禁止人們公開討論腐敗、人權和公民權等問題。
10多年來,聯邦政府一直在與北京開展人權對話。您的前任勒寧(Löning)曾經說過,這一對話幾乎從沒有真正取得具體的結果,始終是我們不斷地在解釋我們的立場。我們應如何設想這一對話的進程,中國人會繼續保持沉默、或者將退出對話,還是最終結果難以預測?
目前我們正在嘗試繼續進行這種對話。現在中國方面也確認,很可能將在今年九月在德國繼續開展對話。當然我們會事先商定可以討論和應該討論的議題。我同意勒寧先生的說法,這一對話幾乎看不出非常具體的結果。但我們仍然認為有必要繼續進行這一意見交流,而且有了對有爭議問題進行討論的可能性。
作者: Rudolf Geissler 編譯:李京慧
責編: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