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極端右翼勢力已深入德國社會

2018年9月9日

他們反對移民,反對民主,但他們仍然聲稱「我們不是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者們認為自己被錯誤理解,但他們的行為加快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轉變。

Deutschland Rechte Demo in Chemnitz
AfD重要任務霍克在肯尼茲参加Pegida運動的遊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Hirschber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泥瑪,再說一邊,我們不是右翼",他們朝主持人冬雅‧哈亞利(Dunja Hayali)這樣喊去。這個影片9月1日製作後被放到網上,使用了"冬雅上課"的標題。德國電視二台記者哈亞利去了肯尼茲市,同當地德國另類選擇黨、反伊斯兰團體以及保護肯尼茲组織的支持者展開討論。上周一,這些人均參加了該市的右翼示威活動。

討論過程中,一名男子高喊,"也有來自社會中部的人。"此時,哈亞利正要講解右翼同極右翼之間的區別。

極端右翼觀點不再罕見

西根大學的社會、政治學者基斯(Johannes Kiess)認為,示威者對自己的以上認知顯示,極端右翼思想已經來到社會的中部。基斯也是"萊比錫中間勢力研究"的出版人之一。該研究在對社會中部進行問訊調查的基礎上每兩年做一份調研。他們的最新結論是,"高聲宣稱極右翼觀點已越來越少地成為禁忌。"

基斯指出,"極端右翼組織在穆斯林那裡找到了新的敵人,而它更合適於社會中間派",因此,許多有著極端右翼思想的人並不這樣看待自己,因為反穆斯林不會招致納粹的嫌疑。

研究獨裁統治的漢娜‧阿倫特研究所( Hannah-Arendt-Insitut)的卡利茨(Steffen Kailitz)對德國之聲說,"極端右翼分子從來不稱自己是極端右翼。這一現象並不新鮮,他們既不想被看成右翼、也不想被看成左翼。當年義大利法西斯以及部分納粹,都堅持聲稱,他們不願被理解成右翼或者左翼。"

卡利茨繼續說,關注社會中間派便會發現,德國另類選擇黨中崇尚民族派以及反伊斯蘭運動都奉行"嚴肅極端主義"戰略,他們試圖不使用喊打的口號而同資產階級保守派接軌。"示威者喊出的'騙子媒體'或者'反抗'等口號,可以被看作是極端右翼。"

界限移位

民主與公民社會研究所所長昆特(Matthias Quent)說,極端右翼思想從無例外地來源於社會的中部,"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功地动员了這一潛在的力量,並將復仇作為政治選項。"

基斯認為,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成功故事在於明言可以表達的界限產生了移位。尤其是選項黨本身就在不斷將言辭推向極端化,然後再部分地稍加修改。比如,該黨主席兼議會黨團主席高蘭德(Alexander Gauland)將納粹的罪行輕描淡寫地說成是"一粒鳥糞",或者赫克斯(Björn Höckes)說納粹大屠殺紀念碑是"恥辱紀念碑"。基斯說,人們頭腦中的界限發生了變化。雖然德國另類選擇黨部分成员事后同以上表述拉開距離,或者為它們輕描淡寫,但這種說法已在媒體和討論中流傳開來。這樣人們的認知開始發生變化,"過去是禁忌的東西,成了常態,並來到社會中間。"

卡利茨說,在肯尼茲事件上,人們看到極端思想進入到社會中間。"對德國另類選擇黨而言,同极端右翼分子一道領導示威活動,沒有任何問題,出現在媒體報導裡也無所謂。"卡利茨說,兩年前,德國另類選擇黨在彼得利(Frauke Petry)領導下時,還在盡全力阻止該黨的右翼勢力坐大。

爭奪話語解釋權

禁忌在變少,德國另類選擇黨支持者和反对者眼中的現實也有天壤之別。該黨議會黨團副主席馮‧施多希( Beatrix von Storch)稱取名為"我們是多數"的那個反對種族歧視、反仇外音樂會是"梅克爾的臣民,你們令人惡心,在墳墓上起舞"。這是她在推特上發的帖子。昆特解釋說,這樣的言論旨在搶奪"敘述肯尼茲事件的話語權"。

六萬多人參加了在肯尼茲举行的反對極右排外露天演唱會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德國另類選擇黨議會黨团主席魏德爾(Alice Weidel)也在推特就肯尼茲凶殺案作出這樣的表態:"事件被切割,繼續發酵。"

昆特表示,一些可拍的犯罪事件被利用,尤其是難民是凶手的事件,成為極端右翼開展活動的話題。卡利茨也認為,"客觀現實被情緒化",德國另類選擇黨利用難民暴力事件,在民眾中擴散自己的思想。

卡利茨還說,如果不想讓極端右翼思想在社會中部站穩腳跟,就應該阻擋德國另類選擇黨掌握德國政治讨论的主題,不能讓他們將所有的社會矛盾都歸結到移民問題。

社會分化加劇

昆特說,德國不是極端右翼國家,在這一點上,所有專家意見一致。但德國潛在的極端右翼勢力可以最多佔據選民的20%。他說,"對於我,最重要的問題是,大多數人怎樣面對這股潛在的力量。"

卡利茨也表示,"社會分化在加劇,如果人們還在相互說對方,而不是對話,那便非常危險。"

哈亞利在肯尼茲采訪時,也感受到這一點。有人沖著她的方向喊:"他們來這裡幹什麼?他們應該做的是,趕緊回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