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家與銀行共沉浮

2012年7月2日

歐元區飽受經濟蕭條、高失業率和高負債的困擾。然而,歐元貨幣聯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國家與銀行業之間的相互依賴。這種關係是如何形成的?難道就沒有出路了嗎?

Ein Regenschirm mit EU-Sternen liegt neben einem Rettungsring im Wasser eines Sees in Frankfurt (Oder) (Illustration zum Thema: Rettungsschirm), aufgenommen am 09.11.2011. Foto: Patrick Pleul
Symbolbild Euro-Rettungsschirm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0多年前,各國央行試圖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抵禦網路经濟泡沫的破裂和"9‧11"事件帶來的經濟大蕭條。由於貨幣發行量的增加,市場上驟然多出來的金錢就要尋找投資機會,因此來自美國的創新金融產品在德國的州立銀行都找到了市場。愛爾蘭人和西班牙人也競相投資房地產,把房價一路抬高。不管在美國、西班牙還是德國,正是那些國有或者部分國有的大銀行最具有冒險精神。科隆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埃克霍夫(Johann Eekhoff)指出:"只要銀行背後的東家是國家,他們對於風險的估計都是不充分的。"這當然也很好理解,因為一旦出了問題,有國家給頂著。

埃克霍夫教授圖片來源: privat

國家總是值得信賴的。政府制定的規則使得銀行可以利用很少的自由資本去做很大的買賣。當然後來事實證明,這種自由度太大了。銀行心懷感激地大量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而且在歐元區內,南歐國家還可以同樣的利息成本借到雙倍的貸款。

國家和銀行一同墜入債務泥潭

當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銀行破產的時候,人們才幡然醒悟。原本像黃金一樣之前的美國債券變成了燙手山芋。許多歐洲銀行都承受不了打擊而搖搖欲墜。為了防止銀行業崩潰,各國紛紛拿出巨資救市。愛爾蘭就把所有的銀行負債變為國家債務,導致2010年的財政赤字率達到32%。

就在愛爾蘭銀行把自己的國家拖向破產邊緣的同時,希臘的情況則恰恰相反,是國家的債務大山把銀行業給壓垮了。希臘國債大部分都是由其銀行持有,而在2010年年初,這些債券全都變得一文不值。歐洲央行這時挺身而出,傾囊收購雅典的債券--對於許多德國經濟學家來說,這一舉動鑄成了大錯。

風險由納稅人買單

法國和德國的銀行也受到波及。他們的院外集團說服巴黎和柏林政府為希臘提供救助方案。這樣,銀行可以慢慢地把其持有的危險債券脫手,風險就被轉嫁給了國家,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轉嫁給了納稅人。

歐元區各國央行放低了銀行借貸的信譽標準。這給那些信用級別一再下跌的國家的銀行來說,起到了緩解困難的作用。埃克霍夫教授指出:"這樣一來,國家與銀行業之間的依賴性就變得非常大。導致這些國家得到的貸款最終根本無法償還。"

歐洲央行總是在危難時刻出來「救火」圖片來源: dapd

這個時候,歐洲央行再度扮演了救火隊員的角色。到2012年2月之前,歐元區銀行都以非常優惠的條件吸收大筆資金。然而這也從另一面鼓勵銀行去買國債,以降低利率,減輕負債纍纍的國家財政的壓力。尤其西班牙和義大利的銀行在這方面非常積極。這也使得國家和銀行業之間更加互相依賴。

如今,房地產泡沫的破裂迫使西班牙銀行不得不再度伸手要錢。資金缺口據說大概有620億歐元。由於西班牙國家財政已經沒有能力去補這麼大的窟窿了,所以這些銀行就被送到了歐元拯救傘之下。換句話說,就是讓其他歐元區國家的納稅人來填補這個資金空缺。

歐元拯救傘也不能拯救所有的危機

即使永久性的歐元穩定機制ESM比原有的歐元拯救傘擁有更大規模的擔保能力,它也遠遠不能承擔銀行的所有債務。這樣一個令人絕望的局面導致很多歐洲以外的投資者都對歐元敬而遠之。

難道歐洲真的走投無路了嗎?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弗斯特(Clemens Fuest)認為,出路還是有的,短期來看當務之急是讓銀行恢復行動能力:"要麼銀行的債權人和國家債券的持有者承受損失,要麼就讓納稅人來承擔。"他呼籲銀行和國家的債權人站出來承擔一部分。

弗斯特教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而曾經擔任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的經濟學家埃克霍夫則認為金融界所謂的"大而不倒"原則(too big to fail)非常荒謬:"銀行只要達到一定的規模,足以撼動整個金融市場的話,就可以不用擔心倒閉了,它總會得到救助的。這樣的規則必須打破。"也就是說,大型銀行必須進行拆分,同時銀行的自由資本標準也必須提高。

作者:張丹紅 編譯:雨涵

責編:達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