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巴馬步布希後塵?

2013年6月10日

美國秘密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局顯然对網路用戶進行大規模監控。本台評論員指出,這是一個糟糕的訊號。

Kommentar Logo Chinesisch 評 論

(德國之聲中文網)究竟是誰想出了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统歐巴馬的主意?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這是一個荒謬的主意。而做出這一決定的初衷,是希望它成為一種鼓勵,成為對充滿信心、帶著無數期待開始任期的歐巴馬的一種鞭策。但是至今,這位美國總統未能或者不打算滿足人們的這一期望。

歐巴馬與前總統小布希屬於完全不同的類型。這位有著非裔黑人血統的精練的政治家主張人類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可能性。簡單地說,就是讓人類享有更美好的生活和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是迄今的現實表明:歐巴馬在許多領域都在不折不扣地奉行其前任的政策。在一些領域,如網路間諜方面,他甚至比其前任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於名為PRISM 的國家調查程序人們確實瞭解不多。歐巴馬總統承認這一監控程序的存在,但是沒有透露更多細節。而那些為美國秘密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局直接獲得其數據提供了方便的公司則矢口否認。否認者或許不知情-因為像微軟,Facebook或者蘋果這些公司內部可能只有少數人知道情況,但是也有可能否認的原因是為了維護公司的商業形象。因為一旦人們知道美國當局可以直接從這些公司獲得個人訊息和數據,誰還敢再相信這些公司呢?

美國PRISM監控程序揭秘者愛德華‧斯諾登( Edward Snowden)圖片來源: Reuters/Ewen MacAskill/The Guardian/Handout

對言論自由的攻擊

即便竊取的訊息很少,人們照樣可以將PRISM調查程序視為是對自由和人權的攻擊。美國的這種做法與定期对網路和電話聯絡進行審查的專制國家又有什麼區別呢?難道區別僅僅在於美國當局"只" 對數據進行了瀏覽,而沒有對一定的網路內容也進行屏蔽?

雖然人人可以利用網路服務和社交網路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網路自由正在日益成為一種虛假的自由。糟糕的是,一旦你在網路上發表不正確的意見,或者公佈被美國當局認為與恐怖主義有關聯的圖片、文字或者影片,很快就會成為秘密情報機構監控的目標。

歐巴馬為美國網路間諜行為辯護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沒有100%的安全

歐巴馬以反恐鬥爭為由為美國的所有間諜活動進行辯護。他說,在100%地保障安全,100%地不侵犯個人隱私的情況下,同時讓所有人都感到舒服是不可能的。歐巴馬是否知道,他這番講話的寓意有多麼地糟糕?他的這一辯護分明在告訴人們:你們必須忍受一些干預和監控,我們會全面保障你們的安全。那麼波士頓的襲擊又是怎麼發生的?難道總統最終要進行100%的監控?因為也許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他才能實現他所謂的絕對安全的目標。

建立令獨裁者都會豔羨的監控系統,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与歐巴馬的總統使命也完全背道而馳。這不是他的選民在他的任期內所願意看到的事情,也不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應有的行為。

作者:Jörg Brunsmann 編譯:李京慧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