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巴馬闡述外交政策願景

Erning Zhu2014年5月29日

美國總統歐巴馬宣稱美國仍是唯一個有能力領導世界的國家,但同時指出,將這一領導力表現為毫無節制的軍事冒險會是一個錯誤。

Obama Rede West Point Akademie Außenpolitik USA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巴馬當地時間周三(5月28日)在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強調自己致力於超越"孤立"或"干涉"的兩極思維。他表示,兩者都"無法完全應對目前的需求"。

"在21世紀,獨善其身並不是美國的一個選項,這完全正確,"歐巴馬在面對一千多名新近畢業的美軍士官們表示,"在境外追求和平和自由符合我們的利益,但這並不是說每個問題都有軍事解決方案。"

但是,美聯社評論認為,歐巴馬及其領導的政府時常面對的困難在於,既難於清楚闡明在干涉和孤立之間還有何種選項,也無力舉出在尋找這個"中間地帶"方面的切實成果。他更為青睞的外交政策工具包括經濟制裁、外交斡旋和組建國際聯盟,但這一方法往往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問題,並且經常顯得意圖含混,不如軍事行動那麼清晰明了。

歐巴馬的外交戰略所取得的成果也各不相同。雖然外交手段和制裁措施確實讓美國和伊朗比從前任何時候都無比接近於達成核爭議協定。但兩者既未能阻止敘利亞爆發長達四年的血腥內戰,也無法避免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

歐巴馬闡述外交政策願景圖片來源: Reuters

批評者:歐巴馬外交政策長他人志氣

而這一政策在美國國內則招致共和黨人及其他陣營的猛烈抨擊。他們認為歐巴馬總統將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揮霍殆盡,並讓類似敘利亞、俄羅斯以及中國這樣的國際對手士氣大振。美國公眾對於歐巴馬外交政策的支持度也在下降,儘管他的政策與反對更多軍事衝突的美國主流民意非常貼近。

歐巴馬周三發表的演說也是白宮對於批評聲浪所作出的部分回應,同時旨在更為清晰地定義其外交政策哲學。歐巴馬在演講中提到,計劃向國會申請50億美元資金用於幫助其他國家打擊恐怖主義,這預示著美國將制定更為強力的軍事項目,為經過審查的敘利亞反叛武裝提供訓練和裝備。歐巴馬同時指出,通過聯合國或北約的組織架構尋求國際共識是美國領導力的體現,而並非示弱。

歐巴馬極力為自己的主張作出辯護:只有在核心國家利益受到挑戰或公共安全遭到威脅的情況下,美國才能採取單邊軍事行動。

他在演講中引用了美國前總統、著名將領艾森豪威爾的名言:"戰爭是人類最為悲劇性和愚蠢的荒唐行徑。"

前北約駐阿富汗高級軍官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對法新社表示,歐巴馬發出了一個清晰的訊號,"一個具有攻擊性的外交政策或者一個具備國際主義色彩的美國並不意味著軍事干涉"。

歐巴馬對西點軍校新一屆畢業生表示:"如果我把你們送入險境,就因為看到世界上某處有問題需要解決,或者因為擔心那些'軍事干涉是美國避免被人視作軟弱的唯一方法'的批評,那我才是背叛了對於你們以及我們所熱愛的這個國家的職責。"

"稻草人的誇誇其談"

但是,歐巴馬的批評者們顯然沒有被他說服。他們認為這位總統故意曲解了反對派的論點,將問題簡化為:不是軍事干涉,就是毫無作為。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itute)的托馬斯‧多內裡(Thomas Donnelly)對法新社表示,"這只是一個稻草人的誇誇其談"。

多內裡認為,"全世界,不管是敵人還是盟友,都會完全忽略這些話。他就是一個只會發表演講而沒有太多行動的總統。"

在發表此番演講之前一天,歐巴馬公佈了2016年結束阿富汗戰爭的計劃,旨在結束9‧11恐怖襲擊幾周之後開始並持續至今的這場衝突。當歐巴馬表示,聆聽他演講的這些士官將是"9‧11之後首批不再被派往伊拉克或阿富汗參戰的畢業生",這一說法贏得了聽眾席的一陣歡呼。

美國今後的阿富汗使命將反恐視為重點圖片來源: DW/G. Faskhutdinow

"恐怖主義仍是美國最大威脅"

歐巴馬表示,9‧11事件過去13年後,恐怖主義仍是美國所面臨的最為直接的安全威脅。儘管由一個具備中心領導結構的基地組織在美國本土發動大規模襲擊的可能性已經大為減少,但其分支組織聯合發動形式不同的攻擊的風險卻依然存在。

由於面臨的威脅已出現變化,美國也必須作出不同的回應,歐巴馬表示。他呼籲避免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而是與那些被恐怖網路作為據點的國家,比如葉門、利比亞和馬裡結成夥伴。在阿富汗同樣如此,美國將在阿富汗使命的最後兩年將反恐作為重點。

歐巴馬同時試圖更多地從反恐挑戰而非人道主義危機的角度看待敘利亞問題。他為自己拒絕派遣美軍介入宗派內戰的決定作出辯護,並表示美國回應的重點將是對溫和派反對力量增加支援,並幫助約旦和黎巴嫩等敘利亞鄰國。這些國家受到難民潮衝擊,並且擔心極端主義勢力會跨過邊境影響本國。

綜合報導:石濤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