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報界評論印美簽署核協定
2006年3月3日法蘭克福匯報:此舉並非小事一樁
「最晚在1998年印度核試爆成功之後,印度在核領域已受到孤立,只能在被制裁的境況下左右徘徊。制裁是由美國政府和國會共同主張的,目的在於限制核武器的擴散」。法蘭克福匯報繼續寫道,「去年,布希出於戰略和經濟的需要,當然也是出於無可奈何的既成事實,不得已承認了印度的核國家地位。之後,布希建議同印度展開合作,促使印度將民用核能技術接受國際機構的監督。現在,印度領導人很大程度地接受了美國的建議。對一個保全面子看得非常之重,以及對一個到目前為止仍未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的印度來說,此舉並非小事一樁。」
奧地利標準報:中巴對持不信任態度
「很清楚,全球化不斷帶來新的諷刺」。奧地利標準報(Standard)如下寫道,「美國總統布希同印度總理辛哈達成的協定也許從長遠的發展看,真的會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做出貢獻。但它在戰略意義方面付出的代價是,無論是中國還是巴基斯坦,都會對這個印美新協議持不信任態度,更不要提伊朗了。」
瑞典的Dagens Nyheter:還是讓人感到疑惑
瑞典的Dagens Nyheter也認為,民主體制的國家如印度和美國靠攏起來,應該是可以理解和最自然不過的事。人們可以找出理由贊同布希同哈辛簽訂的合作協議。然而,這件事還是讓人感到有些疑惑。印度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目前,正在發出的訊息是,在最終的分析中,要盡一切努力,防止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擴散。過去,印巴經常指責對方對裁軍不富誠意,總是有些國家指責別國,而自己暗地裡做著同樣的事。現在,最壞的消息便是,歷史會上演相似的一幕。
法國Quest France:西方使用兩把尺度
法國Quest France也評論了新德里同華盛頓之間的原子交易。「新德里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但卻擁有了原子彈,伊朗簽署了這個條約,卻還沒有掌握核武器。到目前為止,印度還沒有濫用原子彈,況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國家,估計印度也不會這樣去做。另一方面,伊朗卻引起人們的懷疑。伊朗的核計劃已存在多年,卻對外決絕密。伊朗總統內賈德不論攻擊以色列的言行,還是稱猶太大屠殺為歷史謊言的論調,都很難換取人們建立信賴。印度允許國際機構監督其核能計劃,無疑是朝著核不擴散條約邁出的一步,但這只是很小的一步,而且後果怎樣,無人知曉。巴基斯坦也想得到印度的待遇,雖然在反恐鬥爭中,巴基斯坦變成了美國的盟友,但在核武器領域,他們離真正朋友的距離還差得很遠。除此之外,伊朗的當權者和北韓的獨裁們,不久便會揚言,在對待核計劃問題上,西方使用的兩把尺度。」
瑞士Tages-Anyeiger:協定打破了防止核競賽的國際準則
瑞士Tages-Anyeiger對印美協定主要持批評態度,美國同印度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在有爭議的核計劃基礎上,假如布希不去致力於建立這樣的夥伴關係,他會得到廣泛的認同。美印雙邊協定打破了防止核競賽的國際準則。因為印度沒有在核不擴散協定上簽字,所以它可以不受限制地發展核武器庫,由此觀之,印美協定實際上是幫助印度上升為核大國的地位。它向北韓和伊朗這樣的國家發送的訊息是,美國只是不願意讓那些不聽話的國家掌握核武器技術。這一顯而易見的雙重標準有損美國這個超級大國道德領導的威信。美國總統應該對批評聲浪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這一不明智的原子協議掏空的恰恰是全球性的安全構架。
法國Liberation:
法國Liberation日報的看法是,「美國同印度簽署的核協定,是布希總統一舉兩得之舉。它的目標是討好21世紀地緣戰略中的新生巨人。印度手中的紙牌同中國一樣有利:人口發展速度迅猛,發展的意志堅強,技術能力令人欽羨以及基於古老文明的求強野心。這些會成就印度幾十年之後登上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的地位。除此之外,印度還擁有中國不具有的東西,那就是印度人的民權意識,法制觀念和民主傳統。印度分散的地區管理制度和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使得它朝向世界,尤其朝向英語世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