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洲有了自己的安全戰略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10日

2003年12月9日,歐盟國家外交部長在布魯塞爾通過了歐盟歷史上第一個安全戰略。起草者是歐盟首席外交官索拉納。這個安全戰略將於本周五(12月12日)的峰會上由各國政府首腦通過。歐盟的安全戰略跟美國有何不同之處呢?

菲舍爾外長在布魯塞爾圖片來源: AP

歐洲安全怎麼塑造?危險以什麼樣的形式潛在著?怎樣對待危險?需要遵循的是什麼樣的戰略利益?這些問題歐盟至今沒有提出過,更談不上答覆了。歐盟的這一「不聞不問」導致:只要涉及安全問題,美國永遠走在前面。雖說美國的國防原則經常受到尖銳的批評,但不管怎麼說,美國有個安全戰略,而歐洲人沒有。歐洲人唯一的可能性是:對美國人的舉動作出反應。比如在伊拉克問題上,歐洲人便分裂了開來。

歐盟外交部長委員會現在推出了一個新的安全戰略:歐洲在這個戰略裡承擔了全球性的責任,分析了威脅所在,定義了自己的利益,列出了可以使用的手段。

第一眼看上去,歐洲的安全原則跟美國的沒有多大區別。歐盟和美國列出的威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危險來自恐怖主義,來自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來自地區衝突,危機國家和有組織的刑事犯罪。

但在如何對待這些危險這一方面,歐洲人的立場就跟美國人有了明顯的區別:歐盟的出發點是多元化。也就是說,只有在聯合國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對危機採取行動。還有:把盡早地防範危機是最重要的。

有爭議的概念「預防性的」被刪除了,這也是為了表明跟美國的區別。美國人提出的概念包括「預防性的軍事打擊」。歐洲文件中說的則是,在其它一切談判手段,包括禁運,都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軍事手段。

這聽上去不新,但其實是新的。因為,在這裡首次間接地把軍事手段列入了安全政策工具之中,雖然是作為許多手段中的一種,但卻是在與保衛祖國的概念不相干的前提下。這對於歐盟來說是第一回。這意味著,在必要的情況下,必須準備好,即使用軍事手段來強行達到自己的要求也在所不惜。

之所以只是這樣間接地提出這一點,是因為起草者索拉納很清楚,如果那樣明明白白地寫,會在若干歐洲國家首都造成麻煩的。

儘管全文總體上用詞明確,但還有一些概念是需要解釋的。比如這句話:防衛的第一條戰線經常在外邊,因為新的威脅是嚴重的。這話讓人不知所雲,必須要修改。

措辭明確的是歐盟的利益:它存在於「充滿和平的鄰邦關係」之中。這個「鄰邦關係」,按這個戰略文件所說,範圍可謂廣遠:從與歐盟接壤的國家,到中近東,到地中海北岸國家。尤其在這個地區,歐盟打算以其「裝滿的工具箱」(德國外長菲舍爾語)採取積極行動:通過放寬貿易條件,經濟合作和文化對話。

因為,正如這個文件中說的:衝突預防難以足夠早地展開。因此必須產生一種「戰略文化」,它能夠促成一種早期的、迅速的、必要時粗暴的干涉。而歐洲安全戰略是這種戰略文化的開端。

(卡爾拉.薩坡克於布魯塞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