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外長呼籲對中強硬 北京:合作大於競爭

2022年10月18日

近年來歐中關係不斷出現挑戰,從原本的合作走向競合併進。一份歐盟外交部發表的官方文件露出,內容呼籲各成員國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向美國靠攏。對此,歐洲各國的態度為何?北京當局如何看待此事?

《金融時報》接露歐盟外交部起草的一份文件,內文建議歐盟成員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對中國依賴。
《金融時報》接露歐盟外交部起草的一份文件,內文建議歐盟成員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對中國依賴。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金融時報》週一(10月17日)公開一份由歐盟外長提出的內部文件,文中建議歐盟成員國務必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並將視其為主要競爭對手。

這份文件出自歐盟各國外交部長在盧森堡召開會議的內容,預計商討對北京的戰略計畫。在中共二十大期間,這份文件格外引人關注。

在這份長達5頁的評估報告中指出,歐盟應強化與美國、印太地區的合作,減少對中國在經濟及產業供應鏈上的依賴。

「中國已成為更加強大的全球競爭者,對於歐盟、美國等其他盟友來說,我們必須評估如何有效應對當前和即將到來的挑戰。」文中寫道,這些挑戰可能會「擴大我們與中國在政治及立場上的分歧。」

一位歐盟資深官員向《金融時報》透露:「簡單來說,從經濟到政治層面,(中歐關係)都將轉向全面競爭。」

另外,報告提及歐盟在半導體和特定稀土金屬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是一項「戰略弱點」。波瑞爾建議,歐洲應在技術及關鍵原料上,透過多元化的選項來分散風險,以免過度依賴中國。他以烏俄戰爭為例,指出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及脆弱性,「我們應避免重蹈覆徹。」

對此,荷蘭外交部長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說,「我們正在把那些天真的想法拋腦後。」並表示他同意文件中的做法。

整份文件僅以一個段落提及未來中國與歐盟在特定領域上「有限度的合作」(areas of limited potential co-operation),包括氣候變遷及環境保育等議題。 

圖為2022年10月17日歐盟成員國外長會議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圖片來源: Lenoir/EUC/ROPI/picture alliance

北京:中歐是夥伴非對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此文件提及的「供應鏈多元化」發表評論,強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機制及企業選擇交互作用下產生的結果。「出於政治目的的人為設限,將干擾國際合作,影響供應鏈穩定。這不僅不利於產業發展,更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

汪文斌更表明中國商品為控制通貨膨脹帶來的效益,比「全球所有央行加起來更多、更大」,呼籲歐方客觀看待雙方關係,以共同利益為考量、維護經貿穩定。他重申:「中歐關係是夥伴而不是對手,我們經濟往來密切、有很強互補性,合作遠大於競爭。」 

中歐關係生變 

《金融時報》報導,對歐盟來說,中國與俄羅斯關係的加深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發展」。文件指出,北京對俄的支持「使中國更直接地與西方民主國家抗衡。」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也認為,在二十大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發言,是以抨擊他國的「外來干涉」和「貿易保護主義」來鞏固其專制地位。

許多與會的歐盟官員也表示,歐洲會將過去一年發生的事都納入考量,以評估如何調整對中國立場,包括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台灣的威脅、對香港人權的態度,以及對新疆維吾爾族的待遇等。

自2019年以來,歐盟將中國視為 「合作夥伴、競爭對象和體制對手」,然而,該文件表明此現行政策已然過時,且由於貿易爭端、雙方相互實施的經濟制裁,以及一系列未能達成共識的決策,《金融時報》稱,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已產生「重大變質」(the significant souring)。

(金融時報、路透社、彭博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