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對非洲:合作代替敲詐

2014年4月4日

德國之聲阿姆哈拉語組主任批評認為,歐洲政治家在談到歐非關係時,經常會提及平等的夥伴關係,但是歐盟在維護經濟利益時毫無顧忌。

Deutsche Welle Afrika Amharisch Ludger Schadomsky
圖片來源: DW/P. Henrik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農業專員西奧羅斯(Dacian Ciolos)近日在柏林表示,他希望歐盟從今以後永遠不再對出口到非洲的農業產品提供補貼。聽聞此言的人很快不難發現其中必有蹊蹺。如果歐盟委員會突然取消數十年來一直受到詬病的出口補貼,那就太好不過了。然而,實際上的前提是:作為交換,非洲必須簽訂一份經歷多年談判的歐非自由貿易協定。

2006年以來,歐盟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AKP)一直在就所謂的《經濟夥伴協定》(EPA)進行談判。非加太集團目前有 79個成員國,大部分是前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本周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非峰會上,談判也在繼續進行。非加太國家已可以向歐盟市場出口免稅產品,歐盟也要求非洲對其產品出口到非洲市場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非洲卻指出,因為其產品面對受到高額補貼的歐盟產品缺乏競爭力,所以拒絕簽訂此項協議。他們經常以歐洲的雞腿為例,這些雞腿已經搶佔西非的許多市場。

許多研究報告中都提及了非洲市場自由化帶來的風險:進口關稅的減少將對國家財政造成衝擊;對外貿易因為匯率下降而受到衝擊;工農業因為缺乏競爭力而遭遇衝擊。

歐盟從最初就開始脅迫"夥伴們"簽署所謂的臨時經濟夥伴協定,這一事實過早地破壞了談判的氛圍。"經濟夥伴協定十分不利於發展,從根本上鞏固了不平等的關係。" 發展游說團體非洲貿易網路(African Trade Network)於2008年提出的這一點,現如今在非洲國家獲得前所未有的響應。

歐盟和非洲在經濟和貿易領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方:歐盟及其成員國是非洲聯盟最大的發展援助提供者,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提供資金佔援助總額的80%。不過,歐盟提供援助金額並不是毫不利己:非洲聯盟今後必須自行解決許多涉及歐洲的問題。幾內亞比紹(Guinea-Bissau)的毒品卡特爾、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飛地梅利利亞(Melilla)的邊境難民和馬裡聖戰已表明,除中亞的"興都庫什"(Hindukusch)地區以外,歐洲也頗為關注非洲的安全問題。

從南至北的移民潮不可通過邊防和柵欄,而是只能通過協調的政策得到有效的控制。向中非共和國派遣歐盟軍隊的計劃瀕臨失敗邊緣,德國上周表示願意提供更多物流支持,使該計劃最終得以實行。另外,總理梅克爾親自前往布魯塞爾出席歐非峰會。德國的這些舉動給人帶來希望:柏林終於開始認真對待有關相鄰的非洲大陸的事情。

如果歐非真想展開常被掛在嘴邊的"平等合作",那麼現在在有關夥伴協定中改變談判方針已是最後的時機。歐盟必須要向非洲夥伴提供使其逐步開放市場的具體手段,非洲在使用該手段的同時也要自己為發展政策負責。"資助和鞭策"是發展合作中的新關鍵,同時應該且必須強調透明和協商。布魯塞爾歐非峰會的總結聲明中寫道:"我們呼籲雙方尋求一切可能令雙方達成滿意的一致,並符合雙方的利益。"而有利於歐洲出口商的敲詐性協議是歧途。

作者:Ludger Schadomsky 編譯:安靜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