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市場上問題產品增加
2013年5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玩具娃娃的材料裡含有有毒成份,體恤衫的染色製劑會刺激皮膚:歐洲的產品品質監督部門越來越頻繁地將危險產品從市場流通中撤除。根據歐盟委員會周四發布的非食用消費品快速通報系統(RAPEX)報告,在過去的一年裡,一共有2278種危險產品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損害。而這一數字比2011年增長了四分之一。有關部門通過產品召回行動向消費者敲響警鐘,將有害產品從商店下架,或者發布相關銷售禁令。
歐盟非食用消費品快速通報系統2004年問世,可以將危險產品訊息迅速在全歐盟擴散,只要一個國家的品質監督部門發現問題,警報就可以在所有歐盟國家內拉響,產品可以立即全面下架。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這三個非歐盟國家也參與了這一系統。
據歐盟委員會表示,被查獲危險產品數量的激增主要是由於品質監督機制的改善。消費者保護事務專員博爾格(Tonio Borg)說:"這就意味著歐洲消費者購買到手的產品更加安全了。"2011年,歐盟發出的危險產品警告數量出現了短暫回落。
最常出現問題的是紡織產品。在查處的問題產品當中,三分之一都是服裝,它們或者會造成皮膚過敏,或者含有致癌物質。此外,將近五分之一的危險警告涉及玩具,這些產品中含有微小零件,容易被幼兒誤吞食引起窒息。排名第三的就是電子產品,其中一些品質低劣的電源線很容易造成起火、漏電等意外。
"概率問題"
這些產品中超過一半都來自中國,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博爾格解釋道,這一現狀並不說明中國不重視產品安全標準,而是概率的問題,這與歐中之間的貿易規模有關。在歐盟境內銷售的玩具產品中,九成以上都來自中國。除此以外,緊跟中國之後遙遙領先的還有土耳其和美國製造的產品。德國製造的產品在這其中也仍然佔有3%的份額。不過,德國的品質監督機構也是最為積極活躍的:德國提供的產品品質問題報告一共有167例,數量在所有歐盟國家中排名第四。
面對外界針對歐盟的一些指責,博爾格表示,歐盟並不是在面對中國這樣的國家時過於軟弱,以與之維護良好的貿易關係。"我們在進行產品安全監督時不會考慮任何政治因素,全部一視同仁。"他還指出,恰恰是中國有關部門在面對此類產品安全問題時特別願意和歐盟委員會合作,並對解決問題提供必要幫助,這也是出於他們自己貿易利益的考慮。
不過,如果產品根本就沒有標明產地怎麼辦呢?畢竟在所有被查出的危險產品中,有11%都是這樣"出身不明"。歐盟委員會也認為,在這方面顯然還需要作出改進,並且已經提交了一個有關出產地標識強制規定的提議草案。如果得到歐盟各國和歐盟議會的批准,未來所有在歐盟銷售的商品都必須標明出產國,不管商品是來自歐盟內還是歐盟以外。
作者:德新社,Christoph Hasselbach 編譯:雨涵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