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 (C3S)周二(1月10日)在其年度報告中指出,過去八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和的年份。
這份報告顯示,2022 年 12 月是歐洲有記錄以來第七個最熱的月份,去年整個歐洲也創下了第二個最熱的年份。
氣候學家通常使用參考期來創建代表該時期典型氣候的"氣候平均值"。 這份新報告使用 1991-2020 年作為主要參考期。
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負責人佩赫(Vincent-Henri Peuch)說:"大氣濃度仍在繼續上升,而且沒有放緩的跡象。"
全球範圍內的極端氣溫
"2022 年又是歐洲乃至全球氣候極端事件年。"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些事件突出表明,我們已經在經歷全球變暖帶來的毀滅性後果。"她說。
2022 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第五個最熱的年份,其餘最熱年份依次是 2016 年、2020 年、2019 年和 2017 年。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表示,過去八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八年。
英國、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在2022 年創造了的新平均氣溫記錄,而中東、中國、中亞和北非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溫。
即將在11月初召開的蘇格蘭聯合國氣候大會,將圍繞全球升溫2攝氏度的上限目標展開爭論。一些更激進的組織要求,升溫幅度應當控制在1.5度以內。但是科學家發現,和工業革命前相比,如今的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1.2攝氏度。
圖片來源: Christoph Hardt/Future Image/imago images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確立了全球升溫幅度「必須顯著低於2攝氏度」之目標,並且應當努力實現更有雄心的「1.5攝氏度目標」。在許多環保組織看來,2攝氏度目標並不足夠。一些島國甚至視之為生死攸關的議題。馬爾達夫總統在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就說,1.5度和2度之間的差異,對於馬爾地夫而言「意味著死刑」。
圖片來源: DW/R. Richter氣候變化背景下,面臨淹沒風險的不僅僅是沿海地區。就在今年夏天,中國河南、德國西部山區都遭遇了數百年不遇的極端強降水,引起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世界銀行估計,假如不採取堅決措施遏制氣候變化,到2050年,將有2億多人被迫背井離鄉逃離災害,經濟損失更是數以兆计。
圖片來源: Ferdinand Merzbach/AFP/Getty Images今年夏天,不論是北美西海岸,還是日本、西班牙、巴基斯坦,北半球的許多地區都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由於氣候變化,今後的高溫熱浪將更加頻繁:假如升溫1.5攝氏度,全球14%的人口將每五年遭受一次極端高溫天氣;如果升溫2攝氏度,這一人口比例將突破1/3,全球每年因高溫天氣而額外死亡的人數將增加到490萬人。
圖片來源: Andrea Coma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極端高溫天氣還顯著增加了森林大火的風險。就在今年,澳洲、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美國西部、義大利、希臘等地都遭受了嚴重的森林火災。
圖片來源: Lydia Veropoulou/ANE/Eurokinissi/picture alliance 氣候變化會顯著改變一些地區的降水模式、季節分佈,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影響。在德國,2018年夏天的異常幹旱天氣就造成了大範圍的農作物欠收。聯合國今年8月更是警告,馬達加斯加的大片耕地已經連續四年幾乎沒有任何降雨,該國將有可能成為首個遭遇「氣候變化飢荒」的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Franke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今年9月表示,人類已經走在「災難性的道路上」,現在「要麼拯救世界,要麼陷入地獄般的未來」。根據氣候學家的估算,即便當前世界各國做出的減排承諾都能得到兌現,全球平均氣溫也會在本世紀內上升到比工業革命前高2.7攝氏度的水準,這意味著部分地區的人類生存環境將急劇惡化。11月初在蘇格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各國將就進一步加強氣候保護展開拉鋸談判。
圖片來源: Loey Felipe/UN Photo/Xinhua/picture alliance 極地地區氣溫也在變暖
位於南極洲的世界上最偏遠的研究站之一沃斯托克站(Vostok station)去年錄得其65年歷史上最暖和的溫度,為零下17.7攝氏度(0.14華氏度)。
在另一端,格陵蘭島 9 月的氣溫比平均水準高 8 攝氏度,導致大面積冰層流失和全球海平面上升。
燃燒化石燃料發電或用於運輸是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歐盟表示按照巴黎協議,正致力於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水準1.5°C的範圍內。
氣候變暖造成海水溫度迅速上升,這不僅對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直接影響。風暴、洪水等極端天氣以及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會出現得越發頻繁。
圖片來源: NGDC2020年2月6日,南極北部Esperanza Base考察站測到18.3攝氏度的氣溫。美國航天局稱,這是有測量記錄以來在該地點測到過的最高溫度,也是南極最近數月來經歷了第三次「熱浪」。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冰雪已經融化(右)。
圖片來源: Earth Observatory/ NASA熱帶風暴的猛烈程度與海水表層溫度有關。颶風或颱風季節會持續得更長;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生成的龍捲風会明顯增多,強度也會增加。極端天氣還會給迄今較少受到天災衝擊的地區帶來破壞力極大的風暴。
圖片來源: AFP/Rammb/Noaa/Ho隨著大氣升溫,海水的溫度也在升高。海水體積的膨脹使海平面不斷上升。大批沿海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空間和生存基礎將不復存在。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AP Photo/R. Espinosa
在極端天氣使某些地區出現暴雨和洪水的時候,另一些地方卻乾旱難耐。後果是農作物歉收和森林火災。很多地方的林火高發季節會延長,火災數量也會大增。
圖片來源: Reuters/AAP Image/D. 海水變暖,海洋生物的種群和生態系統會發生推移。同陸地上的動物類似,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會向極地方向遷移。北海的大西洋鱈魚數量大幅減少,已無法用過度捕撈來解釋。而緯度更高的漁區則可能從中獲益。
圖片來源: by-nc-sa/Joachim S. Müller海水升溫,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於表層海水中,海水pH值降低,海水「變酸」。貝類、珊瑚和海膽等生物因此喪失體內和體外骨骼的再生能力。它們不僅能過濾有害物質,還是其它海洋動物的食物。
隨著pH值的降低,浮游生物所能吸收的鐵減少了。但這些微小藻類的生長需要礦物質。許多構建碳酸鈣骨骼的浮游藻類受到的衝擊尤其大。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水體溫度升高,儲存的氧分就會減少。海水變暖後,氧分稀少的水域面積就會擴大。現在,在很多海域已經出現了缺氧的「死亡地帶」。因水中氧分不足,動物無法生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chmidt在溫暖、缺氧的水中,某些有毒藻類會爆炸式地繁殖。它們的毒素讓魚類和其它海洋生物大批死亡。現在,許多地方的漁業和旅遊業就已受到海藻瘋狂繁殖的威脅。圖為智利海岸的有毒赤潮造成大批魚類死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F. Marquez蒼白的珊瑚骨架是沒有生命的。出現白化的珊瑚失去的不僅是色彩,還有繁殖能力。珊瑚礁成片死去,無法再為無數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食物和捕獵的場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Naupold在海水變暖的作用下,如果北大西洋暖流被打斷,西歐和北歐就會陷入寒潮。因為北大西洋暖流保障了表層和深層海水的循環。其它洋流也可能被打亂。
圖片來源: NGDC
(法新社、路透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