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離戰略自主還有多遠?

2023年1月9日

在一個危機四起、美國也越來越不給力的新世界秩序下,歐盟必須尋求戰略自主。然而,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艱難無比。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不久前撰文警告稱,歐洲正面臨「變得無足輕重」之危險。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不久前撰文警告稱,歐洲正面臨「變得無足輕重」之危險。圖片來源: Ute Grabowsky/photothek/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11月美國中期選舉結果揭曉時,不論是在柏林還是布魯塞爾,大家都鬆了一口氣:民主黨輸給共和黨的票數沒有預期中的那麼嚴重,前總統川普遭遇了重挫。當年他在任時,歐美關係一度跌入谷底。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主任貝納(Thorsten Benner)卻警告說,歐洲人切勿高興得太早。他為德國之聲撰寫客席評論時指出:"拜登也許將以最後一名跨大西洋主義美國總統的身份載入史冊。"貝納認為,今後不論誰入主白宮,美國慷慨地為歐洲人提供國防與安全援助之時代已經結束,因為美國必須更加聚焦於中國。 

美國正在漸漸遠離歐洲,中國則是越發咄咄逼人的新興世界強國,普丁的俄羅斯則在歐洲悍然入侵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這就是歐洲人再次身處的全新艱難地緣政治環境。 

烏克蘭戰爭對幾乎所有人都是出乎意料的,但是美國疏離、中國崛起卻絕非什麼新鮮事,歐盟及其各成員國已經就此得出了一些結論,"戰略自主"的說法應運而生。所謂戰略自主,就是要讓歐洲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能夠獨立於其他國家自主行動。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不久前撰文警告稱,歐洲正面臨"變得無足輕重"之危險。他認為,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的份量正在降低,"三十年前,全球財富的四分之一在歐洲;二十年後,我們歐洲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佔比最高不會超過11%。"波瑞爾強調,歐盟戰略自主將是"攸關政治生死存亡的問題"。 

本屆德國聯邦政府在2021年組閣時,也在聯合執政協議中寫道:"我們要提升歐洲的戰略自主性。……我們的目標是:在一個充滿不安和體制競賽的世界,歐洲應當以一個強國的形象自主站立。" 

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9月底遭到人為破壞圖片來源: Danish Defence Command via REUTERS

怡然自得

不論是德國還是歐洲都認識到戰略自主的重要性。可是現狀又究竟如何呢?智庫機構"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為此設計了"歐洲自主指數"(European Sovereignty Index),綜合考量氣候保護、國防安全、經濟發展、醫療衞生、移民難民、科學技術等因素。 

歐盟作為整體,在經濟以及衞生領域具有較高自主性;在國防、氣候、移民領域的自主性則尚可。科技方面的自主性則差強人意,歐盟科技對外的依賴度非常高。 

ECFR是在2022年6月就"歐洲自主指數"採集數據進行全面調研的,每個成員國的自主指數及其對歐盟總體戰略自主的貢獻度也同樣是調研對象。各成員國中,德國的自主程度最高;研究報告作者指出,這不僅僅是因為德國在多個領域表現上佳,也是因為德國正在為歐盟戰略自主出力,並且公開表態要加強歐盟戰略自主。 

德國的不足之處則在於:儘管是歐盟頭號經濟強國,其對歐盟經濟自主的貢獻度卻僅排名第五。報告作者寫道:"這部分反映出了德國在依賴俄羅斯、依賴中國時的怡然自得。"ECFR警告說,德國必須吸取自身的歷史教訓。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圖片來源: ANDREI PUNGOVSCHI/AFP

同床異夢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政治學者霍夫(Henning Hoff)認為,歐盟作為整體距離戰略自主的目標還相差甚遠。"俄烏戰爭就體現出了歐盟在國防安全方面高度依賴美國,不論是核威懾能力還是常規軍事能力。……毫無疑問:要是烏克蘭只能依靠歐洲,這個國家今天就已經不復存在。" 

歐盟軍事自主的主要倡導者是法國總統馬克宏。自從英國退歐後,法國就成為了歐盟內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過,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12月初卻就歐盟防務自主提出了警告,他在柏林安全會議上說:"我既不相信'歐洲單干',也不相信'美國單干'。" 史托騰柏格认为,只有北約才能保障安全。他指出,北約的總體防務開支中,歐盟成員國只佔20%,剩下的80%主要是由美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承擔的。 

而且,在歐盟內部,各成員國在軍事自主議題上也意見不一。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波蘭希望美國以及北約繼續在歐洲防務中發揮巨大作用。 

智庫機構"歐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的政策分析師芝哈亞(Mihai Chihaia)對德國之聲表示,不同方面的利益其實可以相互融合,"美國可以支持歐洲尋求更多自主,因為一個擁有更強實力的歐洲能夠為跨大西洋的安全做出貢獻,還能和北約形成互補。" 

中遠入股漢堡港福地碼頭交易案引發了很大爭議圖片來源: H. Blossey/picture-alliance

危險依賴

戰略自主並不只包含軍事國防,貿易與產業政策同樣也是重要方面。長期以來,歐洲一直高舉自由貿易、多邊主義的大旗,尤其是川普担任美國總統期間。而現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承認,經濟上的相互嵌合"很容易在政治上造成衝突"。他指出,新冠疫情常常造成產業鏈斷裂,中國在蓄意增加別國對其的依賴性,俄羅斯則肆意地對別國斷供天然氣。

本屆德國聯邦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中特別列出了需要加強保護的領域,其中就包括了能源供給。然而,俄烏戰爭再清楚不過地凸顯出了德國能源依然高度依賴外國。 

德國是否吸取了教訓?批評人士指出,德國總理毫無必要地批准中國國企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的碼頭,這是在形成新的對外依賴。政治學者霍夫指出:"恰恰在這一方面,本應該由歐盟做出一個回應。比如可以構建一個'歐洲港口行動',確保中國國企無法在歐盟各港口之間挑撥離間、趁機訛詐。"不過,就在漢堡港入股案之後不久,德國政府就駁回了中資收購兩家德國半導體企業的申請。 

"歐洲未來空戰系統"(FCAS)包含新一代戰機(NGF)和無人機群圖片來源: Benoit Tessier/dpa/Pool/Reuters/AP/picture alliance

德法生隙

在歐盟內部,關係緊密的德法兩國一直是歐盟核心,對於歐洲戰略自主目標而言同樣如此。德國聯邦政府執政協議中也反復提到這一點,法國同樣視兩國為歐洲戰略自主的發動機,尤其在防務領域。 

不過,恰恰在防務領域,柏林和巴黎的意見並不一致"歐洲未來空戰系統"(FCAS)項目推進緩慢,其他防務合作項目也常常出現德國或者法國感到被對方晾在一邊的感覺。 

政治學者霍夫批評說,德國政府往往忽視了一國單干會在歐洲層面上產生後果這一事實,德國本應處處和法國進行協調。他認為,德國總理肖爾茨至今仍沒找準自己在歐洲舞台上的定位,"如果德法關係中的雜音不能很快減少,歐洲戰略自主目標的實現就會變得很困難。" 

政策分析師芝哈亞也指出,歐盟作為整體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個目標是現實的。我認為,要想解決當前的眾多安全問題,這個目標之外別無他選。" 

德國的對華政策將駛向何方?

01:4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