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電動車商的挑戰:銷售放緩和來自中國的競爭
2024年2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去年聖誕節前夕,德國政府的預算問題意外地衝擊了該國的電動汽車行業。作為全面緊縮公共開支的一部分,柏林政府提前終止了一項為期七年的"環保津貼",消費者在購買電動汽車時原本可獲得數千歐元的購車補貼。
在此幾個月前,政府已經終止了針對公司用車的補貼,而公司用車的購買量約佔德國汽車市場銷售的三分之二。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德國去年11月和12月的電動汽車註册量大幅下降。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稱,德國 12 月份的電動汽車銷量驟降 48%。就整個歐盟而言,全電動汽車的銷量下降了 17%。
小挫折還是大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這只是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小挫折,還是更嚴重的問題。
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合夥人紹福斯(Patrick Schaufuss)對德國之聲介紹說,由於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的減少,2023年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平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混合動力車沒有補貼或補貼有限,而且這種過渡技術的新車型很少。"他預計,2024年的情況也將如此,但預測2025年和2026年會有所改善,因為會有更多經濟實惠的車型上市。
匯豐銀行歐洲汽車證券研究主管廷達爾(Mike Tyndall)提醒說,2023年歐洲電動汽車的總體增長勢頭 "相當強勁"。但他也意識到了可能出現的轉變。"挑戰在於,人們的期待是增長會更強勁,會加速",但眼下與此相反,「我們似乎看到增長正在放緩」。
削減補貼讓人們再次關注電動車在歐洲汽車整體市場份額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消費者負擔得起的價格。2023年末以來,多個歐洲國家的汽車生產商一直在為電動汽車提供更多的折扣,以吸引顧客。
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價格顯然更高。廷達爾認為,隨著電動汽車市場開始試圖吸引「主流」買家,而不是所謂的 "早期嘗試者"——這些顧客從一開始就更容易被說服購買電動汽車,價格正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此外,消費者目前認為充電基礎設施和電池性能還不夠好,不足以說服他們購買電動汽車,不過廷達爾相信,隨著未來幾年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這種擔憂會逐漸消失。
電動車大比拚
對於大眾汽車等歐洲主要汽車製造商來說,這其中的風險不可謂不大。2023年3月,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宣佈,計劃在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資1800億歐元,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用於電動車轉型和數字化。
大眾已將自己在未來押注在電動車轉型上。該公司計劃到2030年,使電動車在其歐洲市場汽車銷量中的比例上升到80%,在美國市場上的佔比升至55%。
2023年,大眾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增長了 21%。該公司的一位發言人告訴德國之聲,雖然2024年的銷售環境預計將 "充滿挑戰",但2023年的總體數據表明,他們仍然走在 "正確的道路上"。
廷達爾指出,大眾和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旗下擁有標致、菲亞特和歐寶等品牌)等歐洲汽車製造商都非常清楚,必須在成本和盈利之間取得平衡。他說,讓車商感到不安的是,「也許除了我們提到的原因之外,還有其他潛在的原因導致人們不買電動汽車。」
應對「中國衝擊」
中國是大眾汽車決心在電動汽車領域爭得一席之地的市場之一。僅在 2023 年,大眾汽車就斥資約 50 億美元,試圖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與特斯拉和比亞迪等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在歐洲和美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上,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崛起引人注目。歐洲品牌電動車的銷售在12月份出現大幅下滑,而比亞迪卻創下了歷史新高。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該公司的純電池汽車銷量達到創紀錄的52.6萬輛,12月份的銷量增長了70%。這使它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比亞迪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中國國內市場,但它正越來越多地瞄準歐洲和美國市場。比亞迪和其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之所以認為自己能在歐洲市場上大有可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
"歐洲電池電動汽車(BEV)的價格通常比同類內燃機汽車高出 15-20%",麥肯錫合夥人紹福斯說,"在中國,兩者之間的價格差只有10%,如今許多中國的電池電動車已經比歐洲的內燃汽車便宜"。
不過廷達爾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在歐洲取得成功。「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他說,「絕對有一大批製造商在製造出色的產品,但其中只有極少數能賺到錢。」他預計市場會出現整合,還預計比亞迪等公司在歐洲的定價不會太低。
廷達爾認為中國車商正試圖以品質和品牌取勝。"這需要很長時間。你需要有雄厚的財力後盾,比如利潤,來提供資金。你還需要耐心。」
大眾汽車也表示,中國競爭對手無法僅憑價格在歐洲取勝。該公司表示,"來自歐洲以外的競爭對手也必須適應市場的特殊要求",並補充說,中國車商無法提供像在中國市場上那樣價格低廉的電動車。
大眾發言人還表示,該公司歡迎競爭,並將認真重視中國製造商,"就像我們對待日本和韓國製造商一樣「。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