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紡聯人士談對中國反傾銷申訴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21日

繼去年美國紡織工業界要求政府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和服裝產品採取反傾銷措施後,歐盟紡織服裝工業聯合會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歐盟採取措施,制止中國紡織產品的傾銷。該會絲綢分會秘書長談了原因。

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大潮圖片來源: AP

據德國商報報導,2003年前3個季度中,中國向歐盟出口紡織品的貿易額達28億歐元,與2001年同期相比上升了91%。而歐盟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這一時期內,來自中國的紡織品數量上的增長更是達到了300%。中國產品的大量湧入意味著本地製造商的市場份額被擠佔。

歐盟紡織服裝工業聯合會絲綢業分會的秘書長梵摩爾認為,造成這種不平等競爭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人民幣匯率過低,二是中國銀行的貸款利率過低,而這兩點都是人為控制的結果。在人民幣保持與美元掛鉤的情況下,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卻一路攀升,結果在過去的一年中,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下跌了20%。原本就以價廉取勝的中國紡織品借助匯率優勢更是所向無敵。歐洲紡織業在生存困境中,不得不呼籲政府採取強制措施。

歐盟紡織服裝工業聯合會將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一份申訴,建議歐盟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進行控制。一些人士指出,歐盟可以利用現有的保護性條款,如到2008年底凍結中國紡織品的進口配額,使每年的進口商品數量增長不超過前 一年的7.5%。

對此梵摩爾表示:「我們感興趣的不是對數量進行限制,而是品質上的控制,比如可以採取附加進口稅的方式,即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紡織品提高進口稅。目的是恢復公平的貿易環境。當然還有其它可能的措施,要看歐盟委員會如何決定。」

梵摩爾說,歐盟企業不滿的關鍵不是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紡織品總量,而是這些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條件。比如近年來歐盟市場上中國紡織品的單件價格降幅最高達75%,一些中國商品的售價甚至低於歐盟生產廠家的原料成本。

在他看來,這已經超出了正常貿易規則的範圍。他還指出,中國不惜代價,搶佔市場份額的舉動,衝擊的不僅歐盟的紡織工業,還有其它地區的紡織品製造商:

「中國在亞洲的競爭對手如印尼、韓國等,也在失去歐洲市場的份額。而那些貧窮國家如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的紡織品更是無法立足。而歐盟的貿易和發展政策的內容之一是優先扶助不發達國家。所以這是一個國際貿易中的公平問題。」

此間業內人士指出,根據世貿組織有關分階段減少雙邊紡織品貿易限制的協議,到2004年底,歐盟將取消對中國紡織品的最後關卡,因此2005年中國紡織品將大舉衝擊歐盟市場。據德國零售商外貿聯合會的估計,2005年中國向歐盟的紡織品出口將增加20%到30%。

(葉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