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正反兩面看世界核電起死回生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22日

能源日益短缺、昂貴,這一點並不僅限於石油。此外,經濟正在蓬勃發展的國家如中國又需要越來越多的能源。而京都議定書也對排放提出了嚴格要求。這一形勢又使核電成為熱門話題,儘管其缺點依然令人擔憂。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會標

核電似乎在歐洲「起死回生」。目前,芬蘭正在建造一座新的核電站,法國同樣計劃建造一座。羅馬尼亞和俄羅斯也正在建造新的反應堆。但就是世界上的其它經濟轉型國家如中國或印度也在建造民用核設施。2004年底,全球共有9個國家在建造22座核設施。

核電能夠解決日益短缺、昂貴的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氣問題嗎?這兩天(2005年3月21-2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就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探討這一問題。目前,核電在全球能源供應中所佔比例最多只有7%,對核電持批評態度的人士甚至估算只佔2.3%。然而,以降低溫室效應為旨的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卻大大提高了核電的長遠機會,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在巴黎這樣表示。核電生產實際上不會生成溫室氣體。

20到30年後鈾源將乾枯」

然而,地球上鈾的儲藏量究竟還夠生產多長時間的核電,對此的估算結果卻相差甚遠。比如國際醫生防止核子大戰聯盟(IPPNW)的鮑利茨就說:「20到30年後鈾源將乾枯。」鮑利茨負責協調IPPNW德國分部的核能事務。他說:「因為鈾和石油、天然氣一樣,也屬於短缺原料,所以人們根本就不應當再考慮利用鈾來發電,而是應馬上轉向可再生能源,如風力、太陽能或者水力等。」

「至少還有85年」

歐洲核電產業卻認為鈾資源夠用的時間還長得多。德國《VGB PowerTech》(動力技術)雜誌主編韋塞爾曼就說:「以對今天開采費用和現今儲藏情況的假設出發,鈾的使用前景至少還有85年。」VGB是全歐洲電力生產廠家的聯合會,也就是不光是核電站,而且也包括火力和水力發電站等。

核廢物怎麼辦?

但鈾的儲藏量並不是評價核電前景的唯一決定性因素。批評者特別指出核電的風險和威脅,不僅是營運反應堆的風險和威脅——車諾比灾難只是其中最嚴重的一起,但並不是唯一的一起,就是核廢物也隱藏著極大的風險和威脅。迄今為止,人們依然沒有找到安全處置這種高度放射性材料的辦法。IPPNW的鮑利茨警告說:「或許我們總共只營運150年的核電站,但是卻留下還會嚴重污染地球幾萬年的核廢物。」另一個威脅是民用核設施也可用於核武器的生產,北北韓就是一個例子。

核電:廉價、減排

但也有理由支持利用核電。芬蘭的新電站之所以選擇鈾作原料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若選擇燃煤發電就會提高芬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得芬蘭可能完成不了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減排指標。此外,採用核燃料也可以減少芬蘭對天然氣供應國如俄羅斯的依賴。對法國政府來說,保持能源供給獨立是其選擇核電的主要原因之一。轉型國家如中國或印度可以通過核電站迅速、而且與採購石油相比也更經濟地滿足其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

IAEA行使監督,但卻有限

國際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對核能民用進行了規定,凡是聲明放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在核能發電方面得到支持,具體做法由實施細則予以規定,IAEA負責監督細則的遵守。IEAE有權檢查核設施,就像它準備對伊朗做的一樣。只不過IEAE的影響範圍僅限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簽約國。(克勞迪婭.普雷沃查諾斯)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