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此「棱鏡」非彼「棱鏡」

2013年7月20日

美國在阿富汗使用了一個名為「棱鏡」的項目。德國聯邦國防軍早已獲悉此事。退役軍官、基民盟議員凱澤維特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說明此次撲朔迷離的同名事件。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DW):凱澤維特先生,數周以來,有關竊聽項目"棱鏡"的揭秘搶佔各大媒體的頭條。本周三,《圖片報》稱,德國聯邦軍早在2011年就獲悉棱鏡項目,該報導將此事推向了另一個高潮。作為證據該報記者引用了一條北約駐阿富汗指揮部的命令,德國聯邦軍在北阿富汗的指揮部也收到了這條命令。您覺得是只有一個棱鏡項目,還是有兩個同名的項目?

凱澤維特:在阿富汗確實有一個叫"棱鏡"的系統,它隸屬於一個在那裡使用的所謂的北約-因特爾-工具箱。那裡的"棱鏡"是一個用於融合和時間協調的計劃工具。這個"棱鏡"的英文Prism的全稱是"Planning for Resources Integration Synchronization and Management"(同步資源整合管理計劃)。聯邦國防軍駐紮在阿富汗已有近十年之久,為了保證德國訊息的正常供給,同時德國也能獲取訊息,訊息部門擁有一個可以讓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ISAF)參與提供訊息的訊息系統。美國人也在那裡使用他們的這個"棱鏡"系統。現在舉世矚目的"棱鏡"是一個我們尚未完全瞭解的系統。在阿富汗使用的系統不是目前這個備受指責的項目。

DW:也就是說,這是個據您所知僅僅用於阿富汗的一個工具。但是您也無法完全排除這個工具和美國通過大規模竊聽項目"棱鏡"所獲訊息有關的可能?

在阿富汗有個叫"棱鏡"的項目。至於這個項目是否僅在阿富汗使用,我並不知道。我們手中沒有掌握相關訊息。但是美國在阿富汗用於輸入訊息的系統不是目前備受批評的項目。

退役軍官、基民盟議員Roderich Kiesewetter圖片來源: Deutscher Bundestag

DW:《南德意志報》周六(720日)推測稱,看來並沒有兩個同名的系統,只有一個設有不同任務的項目。您會反駁這種猜測嗎?

不會,對此我們所知甚少。我們只瞭解這個駐軍之間用於訊息輸出的"棱鏡"系統。我個人並不排除這個項目和整個系統的訊息輸出有關的可能。但這是我們無法公佈的秘密。這一定也是(內政部長近日)訪美對話中提到的內容。

DW:在阿富汗使用的棱鏡裡存在一個和美國國家安全局相關的介面嗎?

就目前掌握的訊息我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我們尚無證據。

DW:您在阿富汗或在聯邦國防軍內是否能夠登陸存有情報機構訊息的電腦系統?

我沒有美國電腦系統的登陸訊息,只有北約系統的帳號。但這和情報機構無關。

DW:當本周三媒體報導在阿富汗也有一個"棱鏡"項目後,德國政府似乎很難立即做出解釋。國防部和聯邦情報局的回應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您如何解釋此事?

我認為國防部的表態很清楚。我並不會偏向任何一個部門,但國防部的此次聲明確實是正確且經得起考驗的。

DW:那聯邦情報局的另一番解釋又是怎麼回事?

那您要問當事人了,我不清楚。

DW:作為國會議員的您覺得自己目前就棱鏡門事件已獲得足夠的訊息了嗎?

至今為止還沒有,但是我們必須給我們的政府一些時間。此事事關信賴。德國政府無法將被稱為"秘密"的訊息公佈於眾。現在講的不是快刀斬亂麻,而是要靜下心來、理性地解釋問題。我們這些議員也是此類事件中的焦點。對此我有親身經歷,我曾拜訪了一個西方大國的駐柏林大使館,(編者註:出於安全考慮,來訪者必須暫時將手機上交)有一次我們要出館時,卻無法立即重獲手機,理由是我們比預期提前結束了拜訪。還有一次我們手機裡的資料有明顯被人看過的痕跡。確實有些經歷可以說明,我們這些議員也是受到特別關注的。

DW:為了履行你們作為議員的職責,你們不是應該確定自己的訊息交流受到保護嗎?

我想現在應該是這樣的。我們當時很重視此問題,在我們重點討論過我的經歷後,外交委員會從聯邦情報局獲得了一份秘密文件,自此,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就算解決了。

DW:您現在是不是不會再帶著手機去美國大使館了?

我很喜歡去美國使館,因為我們那兒朋友很多,也可以順利進行討論和發表意見,但是在那我會把手機裡的電池取出隨身攜帶。

凱澤維特(Roderich Kiesewetter)是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的成員,同時也是德國聯邦國防軍後備軍人聯合會的主席。他曾在阿富汗擔任北約駐阿總部的辦公室主任。

採訪記者:Marcus Lütticke  編譯:安靜

責編:任琛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