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兩年前的2月份,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一位35歲女醫生被其前伴侶刺殺18刀,最終死在住所前的街道上。事後女檢察官尤莉亞‧謝弗爾(Julia Schäfer)趕到了案發現場。
謝弗爾說,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個悲慘的傳統案例:「兩人曾經是伴侶,後來分開了。男方曾試圖讓女方心回意轉。在這個階段,罪犯已經開始有暴力行動。女方也報過警。警察禁止該男子聯繫和靠近受害者。犯罪當晚,罪犯在前女友門前等了幾個小時。當她說他們的關係已經結束,她不希望繼續保持關係時,男方隨即拔刀刺殺了前女友。」
在德國,平均每天都有一名男子試圖殺死其伴侶或前伴侶。每3天都有一名女子被殺害。現在尤莉婭‧謝弗爾是黑森州司法部反家庭暴力協調辦公室的負責人。她說,殺害伴侶不是一夜之間就發生的事情。「通常這種犯罪行為是一段時間以來積聚的暴力行為的高潮,往往開始於對受害一方實施的家庭暴力、侮辱、虐待和經濟壓力。」
侮辱、虐待是家庭暴力的開始,常常最終導致謀殺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Panthermedia/A. Guillem 婦女權益組織還指責德國媒體常常將這類殺人犯罪案件描繪成因「嫉妒」導致的「愛情悲劇」或「家庭悲劇」。婦女權益組織「Terre des Femmes」的凡妮莎‧貝爾(Vanessa Bell)強調說,這樣的用詞會誤導人們對犯罪行為的看法,從而將犯罪行為簡單地視為家庭私事,讓人感覺更多的是單個的謀殺事件,而不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貝爾說:「在德國,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禁忌話題。」這只是冰山一角,統計數據僅反映了已經報警和已經發生的案件。例如,2014年在歐盟範圍內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估計只有三分之一的家暴受害人報警。
種族偏見 斯坦因還談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男人殺死想離開他或已經離開他的伴侶或前伴侶,那麼就應該算是謀殺。因為他的行為動機是出於對異性的佔有欲,是傷害人的尊嚴的行為。」
斯坦因說,原則上來說,這與所謂的「名譽殺人」相同。名譽殺人指的是女孩或婦女因給家族帶來恥辱而被其親屬殺害。無論是榮譽殺人還是出於嫉妒而殺死伴侶,兩者都是因損害家庭尊嚴所致。斯坦因說:「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斟酌一下判決書,就會發現德國對名譽殺人進行了另外的歸類劃分,受到的懲罰更嚴厲。」
德國婦女權益組織「Terre des Femmes Deutschland」的凡妮莎‧貝爾說:「實際上,三分之二的加害者是德國公民。」 「對婦女的暴力行為發生在所有社會群體和階層中,在任何地方都必須有效地加以制止。」檢察官尤莉婭‧謝弗爾補充說:「家庭暴力不是宗教、國籍或教育的問題。我們鼓勵每個人予以關注和提供幫助,而不要說這是家庭事務,我不能參與。」
每年都有大約16000名婦女離家出走到避難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Steffen 有望取得進展 2018年,德國簽署了《伊斯坦堡公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打擊和預防家庭暴力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該公約承認殺害婦女是一個結構性的社會問題,著重於保護受害者,並提出了應納入德國法律體系的措施。
明年將有一個觀察員小組將進一步調查德國的進展。婦女權益組織希望以此推動對法官和警官的進一步培訓,加強對受害者的心理和法律咨詢以及引起全國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增加婦女庇護所的數量。迄今每年都有大約16000名婦女到婦女庇護所尋求庇護,因此庇護所的位置還需要增加一倍。
德國女律師協會成員萊昂妮‧施泰因(Leonie Steinl)說:「德國希望在打擊針對特定性別群體的暴力案件方面起先鋒作用,但遺憾的是德國卻落在了後面。在談到殺害婦女的問題時,許多德國人便只會想到在墨西哥有綁架、強姦、殺害和導致婦女致殘的現象。最近幾個月,在其它國家有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抗議殺害婦女的行徑,但是在德國,廣泛的發起這一運動尚未成功。」施泰因說,在這一點上,德國還有很多東西要向其他國家學習。
1995年,約130個國家派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婦女大會,制定和通過了旨在提高全球婦女地位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25年過去了,女性在社會上還屬於弱勢群體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G. Fuller 貧困會讓女性更容易受到歧視。向低收入的女性提供職業培訓或者向她們提供一些貸款,這些做法可以幫助她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未來、捍衛自己的權益。按照聯合國公佈的數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貧困。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 教育被看作是實現性別平權的重要條件。接受教育和參加職業培訓可以讓女性變得更為獨立,可以改變一些人頭腦中對性別差別的陳舊觀念,同時也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雖然對於很多女孩來說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已經比以前要容易得多,但是2018年全世界仍有1.31億失學女童。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Joyce 從性健康到精神健康,獲得適當的健康衞生服務對於全球一些女性而言依舊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終止割禮這種有害女性健康的風俗也是受到關注的領域之一。世界衞生組織估計,每年仍會有約300萬女童被「割禮」。
圖片來源: DW/A. Domingos 針對女性的暴力現象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國與國之間的差別僅在於這種案例的多寡。1995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也再次將這一問題列為主題之一。但如何幫助需要擺脫暴力的女性獲得法律保護和基本的服務,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aurizio Gambarini 在武裝衝突中,婦女和兒童極易成為綁架對象,她們會遭受性暴力等極其殘酷的迫害。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聯合國努力讓女性更多地參與加入到和平談判的進程中,以此創建更加融合的社會。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G.Farran 女性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作用至關重要。如今,女性可以成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可以擔任企業家,可以成為醫生、科學家……但是社會上的性別歧視仍然會造成女性處於低薪、不安全的工作環境中,而且她們在勞動力市場上更容易遭到剝削。加強女性的經濟權益有益於幫助她們獲得體面的工作以及為自己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AFLO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獲得擔任政府要職的機會。但是到真正實現性別平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企業董事會裡設定女性董事的最低比例、鼓勵女性參與政治,這些做法都可以擴大女性在地方及全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影響。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S. Keith 事實證明,在性別平權問題上,設置專門的機構對於制定新法律、新政策和新項目起到重要作用。國家一級的行動可以帶來更具實質性的決策,無論短期還是長期都可以讓女性受益。
圖片來源: Reuters/M. Euler 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強調,婦女和女童都有權充分且平等地享有基本人權,這其中包括免遭暴力、奴役和歧視的權利、接受教育的權利、選舉權和就業權。「女性的權利屬於人權」,但是如果性別不平權,女性的權利也會被忽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Ronchini 在消除歧視女性的觀念和現象的過程中,媒體是一種很有力的工具。讓更多的女性走進媒體行業,不僅可以讓她們的聲音被公眾聽見,同時也可以讓她們成為一種榜樣力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 自然災害讓女性更容易成為剝削和暴力的犧牲品。在氣候變化中,她們受到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更深。宏都拉斯環保主義者卡塞雷斯(Berta Caceres)曾屢遭生命威脅。2016年,她在家中遭槍殺。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O. Sierra 今年國際婦女節的主題是「人人平等」(#EachforEqual),強調所有的性別間都是平等的。今年的婦女節活動呼籲全社會採取統一行動,實現一個真正性別平等的世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G. Fuller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