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數據的謊言
2013年8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已經上升至世界經濟力量的第一梯隊,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官方公佈的各種數據是否值得信任,是否能夠真正反映中國現狀,則一直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近幾個月以來,圍繞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增長和中國統計數據真實性的質疑四起。光鮮數據之下,不安和擔憂蔓延。
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學家曾表示中國公佈的月貿易統計與預期大相徑庭。同樣讓人大跌眼鏡的還包括兩周前公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公佈的數字和預期完全指向相反的方向。另外,中國通貨膨脹的計算也備受爭議。
"如果有針對中國官方統計的不可信指數,那麼指數將會爆表",渣打銀行的經濟學家格林(Stephen Green)在一份報告中這樣寫道。
中國統計 僅供參考
中國統計數據有多不靠譜?就連中國總理自己也曾表達對統計數字的懷疑。據洩露的美國外交電訊消息,李克強2007年任遼寧省省委書記時曾對當時的美國大使說,中國的一些數據是"人為製造的",因此並不可靠。
2010年年底維基解密網站公佈的這份機密備忘錄稱:在談到本省(遼寧省)的經濟時,李克強表示,他只關注三個數字: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發放的貸款金額。
"其他的數字--特別是GDP數字,都僅供參考",李克強笑著說。
2010年中國正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分析師表示,中國奪取美國百餘年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的問題時,如果有一天數據顯示,中國超越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個數據可信嗎?
數字背後的政治動機
北京大學的金融學教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的高級研究員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說,在中國的經濟學家中,"沒有人"對李克強的評論感到驚奇。他對法新社說:"我的意思是,政府官員已經告訴過我們很多、很多、很多次。中國目前有很多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人們感覺到官方數字背後有政治動機。"
佩蒂斯指出,中國月度和年度數據的計算速度遠遠快於法國。法國經濟體比中國小不少,普遍認為法國數據品質較高。"所以你就好奇他們是如何能夠做到比法國統計地更快,這難免讓人心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經濟學家質疑中國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國數據由各地政府官員提供,而官員們的仕途發展往往取決於該地區的表現,為什麼數字看起來比現實更光鮮也就不難理解了。
政府結構造成的弊端
前日本外交官津上俊哉(Toshiya Tsugami)現在領導一家中國商業顧問公司。他批評了中國當前的政府結構--地方政府享有廣泛的行政權力,但人員分配和升遷的控制權歸中央。
"人事評級主要是依據地方負責人的表現,最主要的是依據他(她)對於地區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最常用的衡量指標就是地區的GDP指數。因此,地區官員都競相追求更高的GDP增長,以得到提拔。他們在處理統計數據時,帶有強烈的美化數據的動機。"
佩蒂斯也表示,各省份經濟數字的總和遠遠高於全國經濟數字的統計,這眾所周知--"雖然毫無道理",他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考慮到國家統計局所處的複雜困難的環境,其工作做得相當不錯。但地方省、市的統計局就差一些了。"
渣打銀行的格林今年早些時候的報告推測,中國2011年和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在7.2%和5.5%,遠低於官方公佈的9.3%和7.8%。 不過格林也承認自己的計算值得推敲,他報告中的數字最多只能被看作是"客座推測",並表示"必須用官方數據來質疑官方數據"。
不再一味追求數字?
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教的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在其本月的論文中指出,中國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特別是在住房領域,嚴重超過了中國目前的經濟規模。
"考慮到中國目前住房價格上漲的情形,保守估計,住房通膨至少為年度消費物價通膨貢獻了一個百分點。表現在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上面,也就是一兆以上的減少。"
不過專家們認為,這種情況將有所改善。中國當局已經意識到,他們需要更好地瞭解實際經濟情況,以制訂切實可行的政策。
中國的最高領導層表示,他們要將中國當前的經濟模式轉變類似於美日、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模式。消費支出是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每年的增長雖然放緩,但趨於穩定。
倫敦資本經濟(Capital Economics)的中國經濟學家王秦渭說:"如果數據不可靠,那麼任何政策和改革的決策都將是錯誤的。"
來源:法新社 編譯:萬方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