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瞭解,人權律師莫少平和馬綱權將作為高兟的辯護律師。在河北省三河市法院的開庭時間還沒有最終確定,但知情人士表示「不會太久」。
據知情人士瞭解,檢察署指控高兟的是侵害英雄烈士名譽罪。所謂涉案作品,一是《懺悔》,是一個類似毛澤東的跪像。二是《槍決基督》,是七個形似毛澤東的人立著拿著步槍指著中間一個基督的形象。三是《貝貝毛》,是一個比較幽默可笑的卡通形象,但頭髮的髮型類似毛澤東的髮型。
據瞭解,這些作品是在2006年-2008年期間在北京798藝術區創作的。而「侵害英烈名譽罪」是2021年才正式列入刑法。
據知情人士稱,高兟本人完全否認對他的指控。他並非否認這些作品是他和弟弟也就是高氏兄弟一起創作的。但是他說自己並未歪曲、醜化所謂前國家領導人,只是一個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的一個自由表達創作的概念,沒有歪曲醜化的意思在裡面。
去年8月,中國藝術家高兟回鄉探親被拘留。德國之聲當時報導,高兟原計劃9月3日從北京飛回紐約,但8月26日在河北省三河市被警方帶走,次日,家人收到拘留通知書。高兟當時已移居美國兩年並在美國擁有永久居留權。
公開信:「重蹈文革迫害」
《紐約時報》曾報導說,文革期間,高氏兄弟的父親被打成「階級敵人」,被帶到一個「不是監獄,也不是派出所,而是別的地方」。25天後,家人被告知他自殺了。
當時,高氏兄弟只有12歲和16歲。
據對華援助協會訊息,高兟(生於 1956 年)和弟弟高強(生於 1962 年)均是山東濟南人。高氏兄弟的父親於 1968 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死亡。父親去世 25 天後,家人(包括母親和六個孩子)才得知其所謂「自殺」的消息,他們對此表示懷疑。高家曾來到北京,向中央政府抗議這一不公,但最終只得到一筆微薄的賠償。
對華援助協會7月5日報導,現年 69 歲的高兟被捕後,一項全球聯署聲援活動呼籲當局立即釋放高兟,該聯署活動獲得近兩萬名作家和藝術家等人的簽名支持。
旅英作家馬建等人當時發表的公開信中寫道:「藝術家高兟先生已近七十歲,且腰病纏身。」
公開信中說:「毛澤東在中國統治了多年,冤假錯案數不勝數,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其間,幾乎每個家庭都受到衝擊,高氏兄弟的父親就慘死在那個時期,其家人至今得不到一個說法。今天,三河公安局竟把高兟的藝術創作當成罪證,重蹈文革迫害。」
高兟被捕引起海內外關注。圖為民生觀察網當時的報導圖片來源: msguancha.com 「追溯性懲罰」、 「藝術表達與犯罪行為有邊界」
公開信寫道,高兟的弟弟高強也認為,「對新法生效之前的有關行為進行追溯性懲罰,有悖於現代法治通用的'無追溯力原則'。而且,藝術表達與犯罪行為應當有邊界。」
據知情人士瞭解,高兟脊椎不太好;有時會見律師是用輪椅推著。
據對華援助協會訊息,與高兟一同回國探親的妻兒在出境時亦遭阻攔扣留,未能離境。
從1966到1976年的時代關鍵詞就是:文化大革命。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十年不僅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價值受到破壞,大量文物被毀滅,同時也導致了文化教育的停滯,宗教信仰自由受限制。中共官方對這場浩劫定性是「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大躍進」的結束對毛澤東來說意味著政治上的一大挫敗。國家主席劉少奇和鄧小平力主實現農業自主經營,並逐漸將毛澤東排擠出政治核心。73歲的毛澤東並不甘示弱,1966年7月16日,他在武漢附近橫渡長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早在1966年4月,毛澤東的第四任夫人江青就為開始文化大革命發出第一個訊號:必須徹底消滅「一條與毛澤東思想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一場摧毀破壞文化的恐怖運動開始。毛澤東將整個中國引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毛澤東發動「政變」的打擊目標實際上是黨內改革派的代表。為了打擊這些改革派官員,毛澤東將全國數千萬青少年動員起來。1966年夏末,千萬紅衛兵前往北京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檢閱。在全中國各地,紅衛兵發起「破四舊」運動,教育體制以及文化遺產遭到嚴重破壞,造成大量家破人亡的慘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文革開始3年後,血腥色彩略有減弱,然而在1969年,中國和蘇聯在兩國界河烏蘇裡江發生嚴重軍事衝突。起因是為爭奪19世紀時沙俄侵佔的珍寶島(俄語稱達曼斯基島),史稱「珍寶島事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PI文革之初,毛澤東獲得權傾一時的國防部長林彪的鼎力支持。林彪下令將毛澤東言論匯編成冊,即「紅寶書」,並親自撰寫前言,對毛大加吹捧。1969年,劉少奇被打倒之後,林彪成為毛的副手及欽定接班人。但好景不長,林彪意識到他已經開始失寵後,1971年9月同家人一道出逃。林彪乘坐的飛機在蒙古機毀人亡,墜機內幕迄今不為外界所知。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eystone/Hulton Archive文革期間,對毛的個人崇拜登峰造極,無所不在。全國各地民眾都要參加學「毛選」活動,並展開自我批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lasshouse Images七十年代初,中美關係開始好轉。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期間,中美選手「不打不相識」。稍後,美國乒乓球隊應邀訪問北京(圖為中國運動員楊瑞華和美國運動員迪克‧邁爾斯在友誼賽前握手)。緊接著,政治層面的接觸也開始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台灣被迫退出,這是毛澤東在外交領域的最大成功。2月21日,毛澤東同來訪的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森握手,標誌著中國外交孤立狀態的結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1971年,毛澤東開始被迫退居二線。他的健康每況愈下,毛的親密戰友如周恩來鄧小平等人的亮相頻度卻逐步增加。經歷了長達數年的文革浩劫和政治鬥爭,希望中國實現穩定的政治力量,期待著毛澤東的死會給中國帶來轉機。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文革期間,江青曾被看作是毛澤東的「眼睛,耳朵和喉舌」。然而,毛澤東死後不久,「四人幫」即被逮捕。1977年1月,民眾將做成江青、王洪文、張春橋以及姚文元模樣的木偶掛在樹上,以慶祝「四人幫」的倒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AP Photo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