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民調:多數美國人嚴重關切中國影響力

2023年2月24日

一份最新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對北京日漸增強的影響力感到焦慮。隨著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俄烏戰爭未見休止,美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俄羅斯兩大強權?對拜登政府的作為是否滿意?

美聯社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對中國的警惕程度高於對俄羅斯。圖為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北京街頭掛滿了中國國旗。
美聯社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對中國的警惕程度高於對俄羅斯。圖為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北京街頭掛滿了中國國旗。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一份週四(2月23日)發佈的最新民調,多數美國成年人對北京日漸增強的全球影響力感到焦慮,對中國的警惕程度高於對俄羅斯,且僅有不到半數的民眾認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處理對中關係的方法。

這份調查由美聯社與美國芝加哥「全國民意研究中心」(NORC)聯合發佈。結果顯示,有6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嚴重關切中國——這個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且對中國的全球影響力的擔憂比例逐年增長。

民調亦顯示,美國人不再嚴重關切俄羅斯對美國構成的威脅,他們對中國的關注目前已超過了對俄國的關注;去年,將這兩個國家被美國民眾視為威脅的比例基本持平。

相較6成美國人對中國的關切,如今只有53%的人說他們嚴重關切俄羅斯,低於2022年3月的64%。可能的原因在於,與去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初相比,對俄羅斯感到警惕的人更少了。

中美關係近期因「氣球事件」陷入緊張,為先前拜習會所帶來的外交成果蒙上陰影。圖為去年11月14日,中美兩國元首於印尼會面。圖片來源: 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33歲的美國工程師馬切克(Michael Marchek,音譯)向美聯社表示,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舉步維艱,未能實現攻佔首都基輔的目標,且傷亡慘重,顯示出一種「混亂」的感覺。

「在俄羅斯顯露出自己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有能力之前,我對他們是比較警惕的,」馬切克說。

美聯社另指,部分美國人也擔心,中國可能提供俄羅斯某種形式的軍事支持

民眾對拜登滿意嗎?

美聯社報導,拜登上週談到中美關係時重申,「我們尋求的是與中國競爭,而非衝突。我們不是在尋求一場新的冷戰。我們將負責任地管理這種競爭,使其不至於轉向衝突。」

然而,兩週前,美國官方發現並擊落了一個來自中國的高空偵察氣球,造成中美關係降至新低點。近期,拜登政府也尚未撤銷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高關稅,同時還加緊限制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售先進的電腦晶片。

2月3日,一名美國空軍U-2飛行員俯視一個來自中國的間諜氣球,該氣球在美國中部大陸上空盤旋,後來被空軍在南卡羅來納州海岸擊落。圖片來源: US Air Force via Reuters

針對一系列相關事件,該民調指出,45%的美國成年人說他們認可拜登的總體表現,而54%的人不認可。這與近幾個月來美國民眾對拜登的看法相似。1月下旬,有41%的人讚許這位總統,去年12月則有43%。

一位68歲美國居民鄧拉普(Melvin Dunlap,音譯)告訴美聯社,鑑於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拜登需要謹慎對待中國,並表示他認為拜登「謹慎行事」、「用意良好」,在對中戰略上「展示了力量,而不是軟弱」。

軍援烏克蘭 不應以美國經濟為代價

20日,拜登突訪基輔,會晤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並宣佈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為了協助烏克蘭抗戰,美聯社報導,美國已投入了坦克、裝甲車、1000套火砲系統、200多萬發砲彈和50多套先進的火箭發射系統,以及反艦和防空系統。

雖然拜登認為,維護北約和打擊俄羅斯侵略是必要的,但大多數美國成年人表示,這不應該以犧牲他們的經濟為代價。

自去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全球石油、天然氣和食品價格飛漲,導致美國通貨膨脹率在去年6月,創下40年來新高。雖然經濟學家尚未宣佈經濟衰退,且通膨情況有所緩解,但參與這次美聯社民調的民眾仍認為,美國經濟已陷入低迷。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究竟有沒有用?

04:1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總體而言,民調顯示有32%的人說美國經濟狀況良好,比1月份的24%略有增加,但仍有68%的人說經濟狀況不佳,對拜登在經濟層面的作為認可度低、感受負面,而僅有36%的人對其經濟作為表示認可,數值與上個月和去年年底相似。

這項民調對共1247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訪問,執行期間為2月16日至20日,而所有受訪者的抽樣誤差率為正負3.7個百分點。

去年9月,在俄烏戰爭爆發將近7個月之際,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wC)也發表另一份民調,指出美國人不較以往擔憂俄羅斯可能攻取烏克蘭或是戰場擴散至其他國家。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認為,美國政府給予烏克蘭的支持仍有所不足。

(美聯社、皮尤研究中心)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