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峰會閉幕 — 略有成果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2月20日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在各方讓步下結束,達成部分協議。

1997年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京都協定書》,計劃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圖片來源: AP

在布宜若斯艾利斯舉辦的聯合國第十次締約方大會在經過了連夜馬拉松式的討論之後,取得了部分的成果,終於在星期六結束。各國代表僅僅同意明年五月在德國波昂舉行一個非正式的會議,討論有關氣候變化的議題。經過了歐盟國家和包括77國集團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長期拉鋸戰,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可以在波昂的會議中繼續討論氣候問題,但不是必須如此作。環保工作者批評這個決議是「令人失望的結果」,而且指責美國的抵製做法。

德國代表沙赫說,歐盟決定無論如何要「撞開討論氣候政策的大門」。就歐盟的立場,同意舉行新一回合的討論也算是成功的。發展中國家卻擔心,各國會走後門因此限制了給他們的金錢支援因而阻礙了他們的經濟成長。美國原先是反對再度集會討論,最後也贊同了。

對有關調整基金會發放補助給相關的窮國的爭議,最後也得到解決。沙烏地阿拉伯原先抵制把錢給特別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窮國,它甚至要求各國給他補助,因為全球減少使用汽油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收入因而減少, 沙國的這項要求被視為是有錢的石油國用來拒絕合作的策略。歐盟國家願意每年付4億美金,也就是3億歐元,給平衡委員會。而其他的國家同意支付剩餘的1千萬美元。

發展中國家拒不接受的排放溫室氣體的限制,被美國視為他2001年退出京都協議書的理由之一。美國因此可從歐盟和77國集團以及中國的爭議中獲得利益。在這個集團中沙地阿拉伯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腳色。它對限制全球的石油的使用量完全沒有興趣,因而成為美國立場的一個重要支持者。

歐盟及其他工業國家如加拿大和日本儘管面對各陽的難題仍表示對此有信心,因為京都協定書2005年二月就將正式生效。 德國環境部長特裡廷上周二和周三參加了會議,會議後他說:「京都協定書」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後生效是重要的一步,這個協定書一定要被遵守。

在1997年的京都協議書中30 個工業國家首次同意履行減少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義務。德國環境部長特裡廷批評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內的國家,一再嘗試去阻擾,在保護氣候方面做出努力。全球自然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批評這項會議的成果是「非常小的成就」,主要是受到美國的阻擾。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氣候專家根德說:「布希政府再一次從不肯妥協的反對立場中獲得利益。」

作為歐盟主席團一員的比利時環境國務秘書范格爾說,布宜若斯艾利斯的妥協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他的成果不如我們預期的多,但是它是向前邁了一步。這是重要的。」歐盟各國無法獨立對抗全球的氣候變化。「跳探戈舞也需要兩個人,我很高興,現在所有的人都進了舞池.「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