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2014年6月21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全球成百上千的人在逃亡。他們背井離鄉是為了躲避戰爭、 暴力或者政治迫害,但也是為了擺脫飢餓和貧困。多年來,因遭受自然災害而被迫離開家園的人也在增加。瑞士憲法問題專家瓦爾特‧凱林(Walter Kälin )稱,僅在2008年至2011年期間,全球就有約1.44億人背井離鄉。平均每年為2900萬人。凱林說:"他們中80%的人逃離家鄉的背景與氣候變化有關。"
德國紅十字會和世界飢荒救濟組織等人道主義援助機構可以證實凱林的說法。最近幾年,對人道主義援助的需求劇增。氣候變化正在威脅著發展中國家居民的生存基礎。世界飢荒救濟組織德國分部秘書長亞曼(sagt Wolfgang Jamann)表示, "氣候變化及其所帶來的影響和挑戰成為我們時刻面對的一個全球發展趨勢。"
令最貧困者雪上加霜
災難過後重新恢復穩定的工作變得日益艱難。2010年遭受嚴重地震災害的海地,半年之後又受到颶風襲擊,雖然國際社會提供了巨額援助,但是至今大多數窮人依舊貧困。一再發生的極端天氣也是造成他們繼續陷於貧困的原因之一。
德國聯邦政府人權政策和人道主義援助特派員施特萊瑟爾(Christoph Strässer)說,人道主義援助必須進一步針對面向氣候變化的影響。2011年,德國外交部試行調整,如今顯然越來越多的以預防為主,盡量減小損失程度。施特萊瑟爾說,"我們希望和我們的夥伴一起,不僅在對危機和災難提供緊急援助方面作出反應,而且還要遠見行事,將減少風險的措施作為人道主義援助工作的原則之一。"
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
未來全球人道主義援助工作應該從傳統的災難管理轉為風險管理。這當然需要更多的資金。同時,贊助商也必須改變傳統的結構與思維方式。迄今,人們始終是為已經發生的災難出資提供援助,而不是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的預防措施出資。
德國紅十字會災難與氣候變化預防部主任克羅澤(Thorsten Klose)列舉了在烏干達和多哥的氣候變化調整項目為例。該項目得到聯邦經濟與發展合作部的資助,主要旨在調查在6年時間內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項目的財政預算是從一開始就做好的,中途不可能再進行改變。克羅澤抱怨說,"如果我對聯邦經濟與發展合作部說,我們獲得了一份極端天氣的預報,包括烏干達在內的東非未來數月內面臨洪水襲擊的風險急劇增加,但是在我的調查項目中就無法顧及這些風險因素。傳統的贊助商不會為我的預防措施出資,因為災難實際上還沒有發生。"
氣候預報受歡迎
如今,氣候研究員可以以極高的把握預報最多6個月後的氣候變化。克羅澤說,"這就是說,我們可以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上有數周和數月的時間為減少風險進行準備。"現在,大型的人道主義援助組織都在積極採用氣候研究結果。例如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氣候研究人員應聘進行氣候發展預測和風險分析。
作者:Sabine Kinkartz 編譯:李京慧
責編: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