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變化加劇缺水和飢餓

2013年12月29日

德國波茨坦的學者計算了氣候變化對全球水資源情況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業受影響最嚴重。

Wassermangel
圖片來源: MEHR

(德國之聲中文網)地球上的水資源日益緊缺。緊缺原因並不僅僅在於世界人口的增長及其所消耗的水量和食品量的增長,而是也在於全球氣候的變化,因為氣候變化致使水源融化、枯竭。現在,波茨坦氣候變化 後果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就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計算了氣候變化究竟會讓我們失去多少水資源。

科學家們把5個全球氣候模型和11個不同的全球水文模型的數據匯總到一起,以迄今為止最高的精度,計算了氣候變化對全球水資源的影響。該項研究的目的是尋找應對日益逼近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新途徑。"假設某個未來場景時,我必須知道,氣候變化導致的水資源變化是多大。"研究報告主筆雅克布‧舍沃(Jacob Schewe)如是說。

氣候變化還可叫停

瞭解氣候變化對全球水資源情況的影響之所以重要,也是因為現在在一些關鍵環節採取措施,減少氣候變化,還為時不晚。舍沃表示:"從學術角度來看,還是可以叫停氣候變化的。如果我們現在決定,今後幾年、幾十年,堅持推行大力度的氣候保護措施,那我們完全可以把地球變暖的溫度控制在1.5度左右,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往缺水方向上的發展。"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假定,與工業化發展前相比,全球氣溫升高了2.7度,比今天高2度。

換算到人口,意味著到本世紀末,不是每50人中,而是每10人中,就有1人絕對缺水。科學家們對絕對缺水的定義是當人均年度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時,既為絕對缺水。今天,全球人均每年的耗水量大約為1200立方米,而且工業發達國家的人均耗水量明顯高於發展中國家的。

應在農業領域進行投資

根據位於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編制的有關全球水資源緊缺情況的《"水道"全球水風險地圖》,今天,世界上就已有37個國家的人均水資源低於絕對缺水線。作者之一鮑爾‧萊格(Paul Reig)(美國科學院院報)表示,為了應對水資源緊缺造成的後果,有必要在節水管理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農業用水量在全球居首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萊格對德國之聲表示:"節水潛力最大的領域是農業,因為農業用水量最大。人們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技術革新,開發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這些也都已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確實,鑑於食品價格不斷升高,投資者對農業的興趣也越來越大,譬如不光是中國企業,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和亞洲企業在非洲收購大面積耕地,種植糧食。他們當然也期望有好收成。萊格說:"在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灌溉系統也好,還是新的作物品種也好--都值得進行投資,因為都有節水潛力。"

緊隨水資源緊缺的,便是飢餓

為了應對水資源的日益缺乏,農業生產方式必須改變。同時,氣候學者也警示,農業生產者也必須調整自己,適應將來乾旱或極端性傾盆大雨將會更頻繁發生的情況,其後果之一是發生飢荒的風險將會增大,尤其是在貧困國家。

對農業及發展專家魯多夫‧赫倫(Rudolf Herren)來說,農業領域單憑在技術設備和灌溉系統方面進行投資,是實現不了對氣候變化的成功應對的。赫倫是今年的素有"諾貝爾獎替代獎"之稱的"正確生活方式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得主。他對德國之聲表示:"有利於節水耕作的技術解決方案,50年後所扮演的角色也還是小角色,因為相應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因為有很多作物,其天然特性是技術影響不了的,譬如根莖類植物或牧草地等。

魯多夫‧赫倫(Rudolf Herren)是瑞士有機願景基金會的創建人和主席。他榮獲2013年度的"正確生活方式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赫倫表示,氣候變化主要有兩個後果對將來的農業影響很大,一個是干旱,一個是洪泛。而要想應對它們,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有機耕作。他說:"有機耕作可以增強土壤的吸水和蓄水能力。而這些水分,以後又可以供植物生長用。"

全球新的飲食習慣

此外,有機耕作也有助於在不使用殺蟲劑的情況下,遏止病蟲害的傳播。通過間作套種法,通過種植品種豐富的農作物,病蟲害就很難在地裡"紮根落戶"。赫倫表示,品種單一的種植方法,等於是給病蟲害修建高速公路。而隨著地球變暖,這些病蟲害就會不斷擴散到新的地方。

不過在赫倫看來,消費者也必須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比如少吃肉類,多吃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食品等。與後者相關的一個例子,譬如說就是在乾燥地區種植需水量很少的小米,取代需水量很大的玉米。這樣的話,地球也養得起90億人口。

赫倫說:"我們今天生產的糧食,已經足夠養活140億人口了。也就是說,我們並不需要更高的產量,而是需要更高的品質、更大的多樣性。而最重要的是,生產地和消費地必須靠近才行。"畢竟,降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貨運量,也是保護氣候的措施之一。

作者:Helle Jeppesen 編譯:施彥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