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變化後果昂貴

2012年12月19日

「卡特裡娜」、「桑迪」──這雖是些普通的名字,但是它們代表的極端天氣現象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如今,通過小額保險,也要讓窮人獲得投保的機會。

NOAA satellite image for larger view of Hurricane Katrina taken on Aug. 28, 2005, at 11:45 a.m. EDT when the storm was a Category Five hurricane. Datum: Aug. 28, 2005, at 11:45 a.m. EDT Quelle: Lifted from en.wikipedia; description page is/was here. Originally from http://www.noaanews.noaa.gov/stories2005/images/katrina-08-28-2005-1545zc.jpg as linked by http://www.noaanews.noaa.gov/stories2005/s2494.htm Urheber: Original uploader was Kyle Andrew Brown at en.wikipedia Genehmigung: PD-LAYOUT; PD-USGOV; PD-USGOV-DHS-CG.
圖片來源: Kyle Andrew Brown

(德國之聲中文網)極端天氣現象被冠以一些無傷大雅的名字:「卡特裡娜」或「桑迪」,甚至還被暱稱為「厄爾尼諾」(西班牙語:「聖嬰」)或拉尼娜(西班牙語: 「聖女」)。然而,極端天氣現象不僅給人類帶來痛苦,而且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窮人喪命,富人折財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有近150萬人成為天氣日益變化無常的受害者。其中60%因風暴、水災或乾旱喪生的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他們一無所有,在災害造成的全部物資損失中,僅有10%是他們的,而損失的一半則涉及到發達國家居民的財產。

由於氣候變化,風暴、洪水以及極端氣溫等極端天氣現象越來越頻繁,對人和經濟造成的後果也將日益嚴重。人口的增長、城市日益複雜的基礎設施,以及發達國家不斷提高的富裕程度加劇了這一趨勢,意味著受害的人將會更多、損失更大。

極端天氣尤其殃及窮人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Aaron Favila

根據全世界最大的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數據,從1980年到2011年,世界上因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共達26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由於風暴;近三分之一來源於所謂的水文事件,其中包括洪水災害;17%的損失來自乾旱和酷暑。雖然保險公司要為此理賠,但是,長遠來看,隨著理賠費用的增長,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也將受到威脅。所以,保險公司也與研究機構一起研究災害的原因,尤其是全球範圍內承擔大型保險業務的再保險公司。

數據證明氣候發生變化

70年代以來,「慕尼黑再保險」專門開設了一個研究與自然事件相關風險的部門。自1980年以來,這些事件被納入一個資料庫,迄今已經記錄了約三萬個。據該公司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同類資料庫。「慕尼黑再保險」 地質風險研究部主任彼得•霍培(Peter Höppe)教授說:「一開始還只是一種感覺,但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氣候變化使損失急劇上升。」與地質相關的事件,如地震的數量沒有發生變化,而天氣造成的自然災害的數量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翻了三番。霍培教授說:「這表明,大氣中肯定發生了變化。」

與氣候研究者合作

霍培從與「慕尼黑再保險」密切合作多年的「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得到了支持。該研究所提供了關於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自然和經濟可能造成影響的訊息。「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氣候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蓋爾斯滕嘎柏(Friedrich-Wilhelm Gerstengarbe)說:「預測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為保險公司提供評估其商業模式的模型。「譬如:如果我為一幢在河邊的房子保險,風險有多大。」也可以用來檢查,災難事件是否真的與氣候變化有關。要考察的是整體,而不是每一次風暴。這樣雖然很難,但是努力是值得的,因為,研究的結果有助於減少氣候變化的後果。

氣候變化加上過度利用圖片來源: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比如在南非,對該國最大的河流奧蘭治河的利用,已經達到了極限。蓋爾斯滕嘎柏說:「如果河水由於氣候變化變得更少,那麼問題就很大。「」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在一個研究項目中,對降水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當地人可以依此決定需要做什麼,例如:是否以及如何存儲水,或者如何有效地利用河水。

網上數據

還有一個項目則在網上實施。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目前正在開發一個網路平台,提供有關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訊息。在該網站上(klimafolgenonline.com),首先為德國提供到縣一級的數據。蓋爾斯滕嘎柏說:「今年的天氣會不會乾旱,如果多雨,降水量會更多或更少?農民以及地方政府可以以此來作為他們決策的基礎。」該研究所的計劃,將來對這個平台進行擴建,供全世界使用。

房屋模型對遭受強風襲擊的反應圖片來源: Insurance Institute for Business & Home Safety

保險業當然希望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業務與之相關。所以,「慕尼黑再保險」支持美國保險協會IBHS開發風暴模擬器,在風洞中研究房屋模型遭受強風暴襲擊的反映。由此獲得的訊息可以用於建築業。在防洪方面,「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也將施加影響,參與各種委員會,以促進預防措施。此外, 「慕尼黑再保險」於2005年4月成立了「慕尼黑氣候保險行動」(MCII,見相關訊息)。這裡的對象將主要是那些沒有錢買保險的人。因為,即使他們出現在統計數據中的損失很少,但是他們受害最大,因為他們往往生活在最低生存線上。

幫助窮人並非毫不利己

保險公司這樣的努力後面也有自身利益,這是顯而易見的:在氣候變化的時代,基本保險是一個增長的市場,保險公司當然要盡快佔一席之地。「慕尼黑氣候保險行動」致力於使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或漁民,有機會購買所謂的小額保險,以防止在發生氣候災難之後面臨破產。而資金的來源可以是發達國家的所繳納的費用,因為主要是它們要為氣候變化負責。

因此,「慕尼黑氣候保險行動」在聯邦環境部的支持下,為受颶風災害的加勒比地區制定了一個保險方案。目的是為了保護小農戶和打短工的人避免喪失生存基礎。此外,「慕尼黑再保險」還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以及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合作,為經常遭受暴雨災害的菲律賓,推出了一個所謂的氣象指數的小額保險。霍培教授說:「即使理賠數量很小,也足以用來購買種子,保障生存基礎。」

作者:Po Keung Cheung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