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多地的氣溫創下了歷史新高,一些城市甚至出現了39度以上的高溫天氣。在北歐國家瑞典,則出現了通常只會在南歐國家發生的森林大火。波羅的海南岸地區則因海水溫度過高而出現了藻類爆發式生長的狀況。席捲幾乎整個歐洲的反常熱浪,是否由全球氣候變化所引起?
科學家認為,兩者之間必有關聯。荷蘭皇家氣象局專家、世界天氣歸因組織(WWA)成員范‧奧爾登伯格(Geert Jan van Oldenborgh)指出,歐洲當前熱浪的發生幾率,已經因氣候變化而翻了一倍。
概率運算
以前,科學家很難為單獨的氣象事件找到具體的原因。畢竟,能夠導致極端高溫、極端降雨、風暴發生的因素實在太多了。然而,隨著超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氣象模型越來越精確,科學家想在已經能夠計算出氣候變化對某一氣象事件發生幾率的影響。就像醫學界計算吸煙與癌症之間的關聯那樣,氣象學家如今也能計算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之間的關係。牛津大學環境變化研究所的專家、世界天氣歸因組織成員奧托(Friederike Otto)說:"吸煙絕對不是導致癌症的唯一因素,但是它會提高得癌症的幾率。"
科學家主要使用兩套氣候模型來計算氣候變化與天氣之間的關聯。第一套模型模擬了我們當前所處的氣候環境,另一套則構建了一個沒有人類活動產生溫室氣體的氣候環境。除此之外,其他輸入變量都完全相同。簡而言之,兩套模型之間的唯一區別就是全球氣候變化。
熱浪滾滾的夏季越來越頻繁,科學家預言未來的夏天只會更熱更長。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Pleul抵抗酷暑的簡便方法之一是:把屋頂全部塗成白色—希臘人早就想到了這個辦法。黑色屋頂吸收的日光最多,會讓屋子熱的如同烤箱。而淺色表面可以反射高達80%的太陽光線,讓室內溫度更低一點。這也意味著空調或電扇用電可以更少,更加有利環保減排。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obertharding/M. Simoni湖泊、運河和河流都可以幫助城市降溫。由於水對於溫度變化的反應不算靈敏,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保持維持一定的冷熱水準。缺乏空間的都市地區也不一定非要有一個大湖才能達到降溫作用,噴泉足以。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Grubitzsch種樹也是城市降溫的好辦法。尤其是樹蔭和樹葉所蒸發的水分都能對城市氣溫產生實質影響。如果能夠規劃得當,在街道兩旁或建築周邊種植樹木,可以對房屋內部溫度產生明顯影響,也可以對抗城市熱島效應。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robertharding/H.-P. Merten根據慕尼黑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幾處小公園的降溫效果比單個大公園更好。因為大型公園只能對某一處特定地點起到降溫作用,而分佈在各處的幾個小公園則能影響面積大得多的區域。將幾處綠地與城市風道聯網,也能幫助空氣流通,降低溫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Luftbild Bertram如果你不想把屋頂塗成白色,綠色屋頂、或者說屋頂花園也可以是降低城市局部溫度的一個替代方案。植物通過蒸發雨水吸收熱量,同時對房屋起到隔熱作用,並減少空調使用量。屋頂其實是種植蔬菜瓜果的理想地點,比如南瓜和胡蘿蔔。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Lopez在開闢屋頂菜園的時候,你也許應該考慮種一些辣椒。不管你信不信,辣的食物可以讓你保持涼爽。因為吃辣會讓你流汗,這樣就降低體溫。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D. Epperly氣溫超過30度時,也許你會想要吃點冰淇淋或喝冰鎮飲料。但專家們並不建議這樣做。正如吃辣降溫的道理,熱茶也能夠提升體溫,促進排汗,然後讓體溫再降下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landov 通過比對兩套模型的運算結果,科學家就能分析氣候變化所造成影響。世界天氣歸因組織利用這一方法計算得出,氣候變化導致去年肆虐墨西哥灣的颶風"哈維"的發生幾率提高到了3倍,而去年南歐地區極端高溫天氣的發生幾率更是翻了4倍。但是,也有一些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聯不顯著,比如2014年巴西聖保羅地區的乾旱。
經驗不再管用
世界天氣歸因組織使用了芬蘭、丹麥、愛爾蘭、荷蘭、挪威、瑞典的7個氣象台的歷史數據(可回溯到19世紀早期)以及當前數據。科學家將這些數據輸入了上述兩套模型,並比對各自的計算結果。他們發現,在當前氣候條件下,今年夏天哥本哈根的熱浪出現幾率大約是7年一遇;而在撇除了人類溫室氣體的影響後,其出現幾率則降低為35年一遇。奧托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可以認為,氣候變化讓哥本哈根極端天氣的幾率翻了10倍。"
當然,並非所有地方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都如此顯著。按照兩套模型的比對結果,歐洲今年夏天熱浪的發生幾率,平均而言翻了2倍。
對於科學家而言,氣候變化就是一組抽象的數字,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然而,對於普通公眾而言,全球平均氣溫並無法被直接感知,他們的直觀感受通常是極端降雨、極端高溫、極端乾旱、風暴等。法國氣候與環境科學實驗室的專家沃塔(Robert Vautard)對德國之聲表示,用具體案例來說明氣候變化之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在瞭解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才能做好相應的準備。
2003年夏天席捲法國的熱浪曾造成1.5萬人死亡。此後,法國政府制訂了應急預案,以應對極端高溫天氣及其相關的公共衞生風險。然而,科學家擔心,這套預案如今已經過時。沃塔說:"我們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衞生預案都是基於我們所經歷過的熱浪或降雨天氣。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如今的氣候並非我們所曾經經歷過的,今後更會完全不同。"
一些政界人物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上周,英國多地的氣溫突破了30度,一些國會議員呼籲英國政府制訂戰略來保護民眾--尤其是老年人免受熱浪的威脅。他們擔心,到2050年,因高溫天氣而死的人數會翻3倍。
50年後華北平原不再宜居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更是在本周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到了2100年,在人口密集、農業發達的中國華北平原,夏季的高溫天氣將對戶外勞作的人群構成生命威脅。研究指出,4億人口的華北平原將是因氣候變暖而面臨生命危險最為嚴重的地區。團隊負責人埃爾塔希爾(Elfatih Eltahir)對路透社表示,氣候變化將提高熱浪的強度,這意味著當地的人類生存都將成問題。
研究報告指出,在超過35攝氏度濕球溫度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人類在無保護情況下無法在戶外存活6小時。高濕環境會阻止汗液蒸發,影響人的散熱機能,最終導致器官衰竭。研究者通過氣候模型預測,除非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否則,在2070年至2100年間,華北平原的致死性高溫高濕天氣將會出現多次。
世界衞生組織則預測,2030年到2050年間,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極端高溫將會導致全球每年死亡人數新增3.8萬人。
埃爾塔希爾指出,沒有足夠經濟實力享用空調的窮人--比如農民--將會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另一項研究顯示,目前,亞洲、非洲、拉美地區共有約11億人缺乏空調、冰箱等現代家電來應對氣溫升高的威脅。
在德國,"Affenhitze"(猴熱)或者"Reiserücktrittsversicherung" (旅遊解約保險)這些德語詞夏天的出現頻率極高。學會以下11個德語詞匯,盛夏時節走遍德國不用發愁。
圖片來源: Sergey Peterman/Fotolia室外陽光明媚,而辦公室裡氣氛令人窒息,此時此刻:辛勤勞作已經一年的德國人就會說自己已經Urlaubsreif("做好休假準備"),簡言之,就是我應該休假了。
圖片來源: Sergey Peterman/Fotolia思念是德國人一種相當普遍的內心活動。不過,這種內心活動既可以思念家鄉("Heimweh"),當然也可以思念遠方("Fernweh")。總體而言,德國人對遠方的思念程度遠遠超過對家鄉的眷戀,有鑑於此,德國人出國旅行的花費也幾乎總是全球排名第一。(2012年中國人出國消費支出曾一度超過德國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C. Bodlaj這是全包旅行 "all inclusive" 的縮寫,也意味著最大限度的逃避日常瑣事:購物洗衣做飯,統統可以拋在腦後。在渡假村裡,德國遊客終於可以山吃海喝了,因為所謂「全包旅遊」就是旅費裡包含了吃喝住宿的全部費用。不過不要忘記,誰訂了全包旅遊,就很有可能會發現渡假村裡,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德國同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A. LanderReiserücktrittsversicherung
德國人生性謹慎,凡事力求保險。買了旅遊解約保險(Reiserücktrittsversicherung),一旦生病或者目的地政局動蕩,渡假計劃無法兌現時,保險公司就會將旅費悉數奉還。
圖片來源: Imago德國16個聯邦州六周暑假的開始時間都是不同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否則全德境內的高速公路會被堵得水洩不通。不過儘管如此,暑假一到,堵車還是在所難免。因此,最好是周內出發,躲開交通高峰。或者乾脆乘坐火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R. Vennenbernd19世紀曾盛行一時,但今天Sommerfrische這個詞已經被淡忘了。格林兄弟編纂的德語詞典裡是這樣闡釋該詞的:「城裡人夏季去鄉下休閒」。不過,直到今天,城裡人夏季去鄉下的熱情仍不減當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英語國家的人以「像豬一樣出汗」 ("sweating like a pig")來形容酷暑天氣,而德國人則更喜歡用猴來形容炎熱:Affenhitze(猴熱)。這個詞匯最早於19世紀末被柏林人所使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WILDLIFE烈日炎炎當頭照,這種時候應盡快找到一個遮陽庇蔭的地方。否則,一旦得了Sonnenstich(中暑),就糟糕了:頭痛、頭暈、惡心甚至神志不清。有了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Büttner德國共有七千多家公共泳池,其中大約半數為所謂的Freibad(露天泳池)。Frei在德語裡是自由或免費的意思,但Freibad即不會賦予你更多自由,也不會為您提供免費服務。倒是可以讓你在夏日裡自由自在地在藍天白雲下戲水暢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J. Woitas十八世紀時,Sauergurkenzeit("酸黃瓜季節")特指食物短缺,人們只能以酸黃瓜充飢的時節。現在則泛指無所事事的日子。德國記者一般會將夏季稱為Sauergurkenzeit,因為由於聯邦議院暑假休會,可供報導的時事新聞會驟然減少。不過,隨著全球化和網路技術的發展,記者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時代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ndreas Franke英國人把它叫做「Indian Summer」,德國人則稱之為Altweibersommer(晚夏的豔陽天)。夏秋換季的時候,九月份總會有幾天陽光明媚、溫度宜人的日子。Altweibersommer一到,就該和夏天說明年再見了。
圖片來源: AP 科學家一致認為,今後,極端高溫天氣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猛烈。澳洲墨尔本大學的氣候學者安德魯‧金(Andrew King)對德國之聲表示,即便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度以內,2003年席捲歐洲的熱浪仍會在大多數年份發生。
2015年底,全球197個國家簽署了《巴黎氣候協定》,力爭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2攝氏度之間。但是,各國至今並沒有採取足夠的具體措施來達成這一目標。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全球升溫幅度將遠遠超過2度。
科學家警告,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各地的天氣將更不穩定,也將更難以預測。在一些地區,旱災與洪災將交替出現,地區之間的天氣差異也將非常顯著。牛津大學的奧托指出,這會導致更加難以為氣候變化做好準備:"氣候變化的最危險之處在於,我們並不習慣於去適應各種變化。這將會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