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使珊瑚三角洲面臨威脅
2010年8月2日
受到影響的有馬來半島東海岸的刁曼島和停泊島,以及北部西海岸的帕亞爾島和附近的浮羅交怡島。馬來西亞當局主管海洋保護區事務的阿卜杜勒‧賈馬爾‧邁丁(AbdulJamal Mydin)在接受一家報紙採訪時說,為了給珊瑚提供修養生息的機會,這些海島的潛水區已經關閉。
海水溫度上升危及珊瑚
造成珊瑚退色的原因是海水溫度上升。當水變得溫暖之後,珊瑚中的有生物死亡,從而使珊瑚也自行滅亡,剩下的僅僅是淺色的石灰殼。
自今年3月以來,專家和環保組織報告了珊瑚三角洲的珊瑚正在逐漸死亡的情況。該三角洲位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之間,面積近6百萬平方公里。根據美國海洋局(NOAA)估計,當前,該地區珊瑚白化程度是自1997/98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當年的珊瑚白化造成佔世界上百分之十六的珊瑚礁死亡。
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去年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不到100年,具有"海洋中的亞馬遜"之稱的珊瑚三角洲將消失。該研究報告的作者古爾德貝格(Ove Hoegh-Guldberg)說,如果不遏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到本世紀末,珊瑚三角洲的生物寶藏將因海水溫度上升而滅亡。他說:"如果我們繼續像現在這樣不對氣候變化採取遏制措施,大約50年後,現在的珊瑚礁將只剩下一小部分,近乎於滅絕。"
旅遊業和漁民生存受到威脅
屆時,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潛水員和潛水觀看珊瑚者。而且還有每年高達50萬人的遊客。此外,珊瑚礁是各種魚類和其他生物的棲息地,因而也是漁民們賴以生存的區域。古爾德貝格說:"在最壞的情況下,到本世紀末該地區90%的食物資源將被毀。屆時,居民生活區將出現不穩定,因為人們不再有足夠的食物。"
不過,現在採取措施還不是太晚。儘管在最好的情況下也無法避免一部分珊瑚死亡,但是為了保護珊瑚必須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作者: Bernd Musch-Borowska 譯者: 李京慧
責編:李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