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轉暖—窮國受害最大

2006年5月23日

洪水、颶風、持續高溫,這些自然天災往往給窮國帶來更大的危害。例如,東非索馬利亞2004年由於極端氣候造成的民眾傷亡及財產損失創下了全球之最,這是本周一「德國視窗」發展組織(Germanwatch)在波昂公佈的「2006氣候危害指數」所揭示的結果。

圖片來源: dpa - Bildfunk

其中,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和菲律賓在2004國際年度比較以及長期觀測中排名靠後,歸屬為受氣候危害最大的國家之列。而德國的情況——受2003年的酷暑影響,在十年比較中,也算是能夠感受氣候變化的國家。

據「德國視窗」斯文‧安納穆勒介紹,從數字表面上來看,雖然富裕國家的財產損失額往往比窮國高出數倍,例如2004年「威爾瑪」颶風給美國造成500億美元的損失,而索馬利亞的洪水災害為20億美元,但相對於各國相距懸殊的國民收入,顯然索馬利亞洪災要比美國颶風厲害得多。因此,索馬利亞是2004年全球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排在倒數第一。美國的綜合排名為全球第9,德國的位置是第33位。如果單單考量經濟損失,那麼德國以13億美元的損失額列在倒數十名之內。

除索馬利亞之外,全球重災區還有多米尼加、孟加拉,主要反映在風暴、洪水所帶來的相對於人口總數的人員傷亡。在「德國視窗」看來,孟加拉共和國是尤其能夠感受氣候變遷的國家之一。海平面上升、氣候極端傾向、季風轉變、喜馬拉雅冰川融化,種種危險因素都有集中體現。

參加此次調查工作的安納穆勒表示:「工業國家要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轉變承擔主要責任,應該幫助他們適應由此產生的後果。」菲律賓或者古巴的例子表明,通過開展人員培訓,就能夠改善對自然災害的預警工作,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極端氣候所造成的危害。同時,人們還必須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德國專家艾伯哈爾德‧塞勒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天氣災害並沒有被中美國家所認識。塞勒說:「自90年代中期以來,颶風頻率增加了170%。」一些窮國,如海地、多米尼加、古巴或者一些中美洲國家,在過去的幾年裡有數千人死於颶風災害,但依然沒有在當地居民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全球「氣候危害指數」所依據的數字主要來源於慕尼黑自然災害損失資料庫,以及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發展項目所提供的各國經濟、人口統計資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