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戴河會議開還是不開?

2013年8月2日

港媒《明報》報導,江澤民及一些中共退休領導人陸續抵達北戴河,正值中共高層慣例中的非正式「北戴河會議」前夕,引人暇想。事實上,北戴河早已成為中共秘密決策機制的符號。

Chinese President Jiang Zemin raises his hand to support a motion during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the 16th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 in Beijing Thursday Nov. 14, 2002. China confirmed Thursday that Jiang would retire as Communist Party leader, with a new General Secretary to be announced Friday. (AP Photo/Greg Baker)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媒體《明報》8月2日引台灣《聯合報》等消息源報導,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及一大批退休政要陸續抵達北戴河渡假區,正值中共高層一年一度非正式"北戴河會議"的時間點前夕,讓外界頗多猜測。 7月29日新華社曾發出報導稱,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的首批200名中國勞動模範已於當天抵達北戴河休養、游覽,7月30日,習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北京召開。勞模療養活動於8月2日結束,依慣例會有中共常委抵北戴河接見他們。

七月底中共政論人士鄧聿名撰文分析今年是否會有"北戴河會議",他在文中指,外界普遍認為今年的北戴河會議會如常召開,因為習李新政運行大半年後,面臨向左還是向右的方向問題;今年秋季要召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將具有制定習李治下政治方向的風向標意義,不同政治觀點和傾向的人,也欲在三中全會之前,盡可能的向中共高層施加影響;另外中共當前面臨一些棘手問題:如經濟超預期下行、對薄熙來案如何處理等。所以中共當局有可能利用在北戴河休假的20天左右的時間內,召開非正式會議,為三中全會和薄案定調。

但鄧聿名也分析今年中共也有可能取消北戴河會議,因為早在2003年"非典"之後的"胡溫時代",曾宣佈取消北戴河會議,因為在民眾心中,北戴河會議除隱秘政治色彩外,還有中共高層奢侈之風印象。習近平上台後,相繼向腐敗、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等宣戰,"習八條"對中共官員提出親民務實、勤儉節約等工作作風,因此習有可能為其政治形象取消該會議。

北戴河會議始於毛澤東時代的1953年,在中共歷史中,北戴河擁有不可替代的超然地位,很多影響深遠的政治決定和人事方案,都是在北戴河作出;1958年毛澤東作出炮擊金門、大煉鋼鐵和大辦人民公社的決策,地點均是北戴河。2003年"非典"之後,胡錦濤宣佈停止一年一度的中央暑期北戴河辦公,此後中國媒體如《南方周末》等在深度報導中,向公眾揭開了被稱為"夏都"的北戴河的神秘面紗。

俞梅蓀:作為一個國家,政治決策應該公開化圖片來源: Reuters

"不是全會,主要的人在一塊就可以開"

中國政論人士陳子明向德國之聲表示,可以關注今日中共高層動態,如是否有常委去接見休假的勞模等,一般情況下,只要有一個常委出現在北戴河,也就意味著北戴河會議會召開:"只要有一個常委在那兒,別的也會去,如果一個都沒有,就不好說了。因為它不是全會,主要的人在一塊兒就可以開,如果開的話,這樣的會就是最重要的會,比如1962年的北戴河會議(1962年8月6日至下旬,毛澤東提出階級、形勢、矛盾等問題),就把中國的方向扭轉了。"

陳子明也表示,胡溫取消北戴河"暑期辦公",也是為當時執政形象考慮,當時並未有正式文件出台,亦未形成中共定製。去年十八大前夕中共高層在"北戴河會議"達成重大人事決策,北戴河會議早已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政治符號:"(取消北戴河會議)當時是被說成是胡溫新政的標誌,現在胡溫新政已成歷史,這個標誌有沒有無所謂了。"

陳子明認為本次會議如果得以召開,薄熙來案應該不是主要議題,而主要議題應是為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方向:"薄熙來案沒有什麼可討論的了,應該就是討論三中全會,為以後的事情。三中全會是方向性的,對於政治改革還是會虛晃一槍,主要是經濟體制改革。"

江澤民依然延續影響力?圖片來源: Reuters

"作為一個國家來說,政治決策應該公開化"

外屆除對北戴河會議是否能夠召開、中共將要達成的秘密決策等顯示出關注外,因江澤民於7月3日與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會面時,高調誇贊習近平一事曝光,外界也疑江澤民沿續"老人幹政",繼續在習李任內發揮其"政治影響力。 "

從中南海走出的中國國務院前秘書俞梅蓀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首先表示北戴河會議已有60年歷史,已成為黨內議事慣例,但對一個國家的政治來說,是一種非正常的政治形態:"黨內自說自話,安排佈置事情是沒問題,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政治決策應該公開化,發展和民主的要求需要公開化。"

俞梅蓀表示也關注到近期江澤民活躍的政治動作,很多評論人士和媒體一度認為江澤民會見季辛吉後,刻意強調與習近平關係及稱讚習等,為自我標榜尚存政治影響力行為;俞梅蓀分析,如果江出現在北戴河,或有可能是習近平考慮到江時代的利益集團力量對自己的執政穩定有好處,雙方達成"彼此補台"默契:"至少是江試圖干政、試圖有影響力,老人幹政也是中共黨內慣例。江派勢力和習派勢力需要相互利用和支持。"

作者:吳雨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