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江澤民訪德:中國使館向媒體打招呼

2002年4月9日

德國政府左右為難:既不願意給江澤民難堪,又要顯示關注中國的民主人權

柏林:飄揚著中國國旗的德國總理府圖片來源: AP

江澤民到達柏林後的第二天,與聯邦總統約翰內斯勞和聯邦總理施羅德舉行政治會談。這一天,德語媒體刊登了江澤民到達北京機場的照片,但也刊登了法輪功學員遊行示威的照片。報導的內容多為不同的人權組織和法輪功舉行抗議的情況,配以一些以中國訊息為背景的文章。例如,法蘭克福評論報就報導了柏林政府的窘境,一方面德國東道主不想冷落江澤民,另一方面又不想在自己的選民面前顯示出不民主的姿態。法蘭克福評論報寫道:

「在柏林為江澤民的訪問做準備時,禮賓司既要盡東道主的義務,又要尊重輿論自由民主國家的基本權利,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顯然很為難。無數組織和團體,從國際特赦組織到在中國被取締的法輪功德國學員在這個星期都要使用這項基本權利,北京政府及其駐柏林的機構對此十分不快。

早在江澤民的國事訪問開始之前,中國大使館就向德國諸多媒體打電話,要求它們為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和諧關係不要在中國的人權問題上做不友好的報導。中國的外交機構十分關注媒體的報導,應北京的要求,江澤民與聯邦總理施羅德共同舉行記者招待會一事也就告吹了。」

德中兩國關係主要帶有經濟利益的特徵,柏林日報在報導江澤民的德國之行時指出,中國市場雖然很大,但是也潛伏著許多相當大的的危險:

「只要客觀地向中國看上一眼,就會發現必須要謹慎行事。在中國這個方程式中,未知數太多了:除了耗人精力的官僚手續、驚人的腐敗和法律的不可靠以外,經濟上的不安全性尤為嚴重。中國的私營經濟目前已佔社會生產毛額的四分之一,隨著私營經濟的增長,德國公司的產品的競爭對手也增多了。

然而,外國駐華企業的最大問題是中國的盜版生產問題。2000年年底,亨克爾洗滌劑公司集團考慮撤出該公司在中國的部分投資,原因是中國偽造亨克爾產品的現象日益嚴重。化學巨人拜耳公司也因偽造的拜耳產品在市場上泛濫而傷透了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