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30709 interview knies desertec

2009年7月15日

"沙漠科技"Desertec計劃旨在將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太陽能輸送到歐洲。日前,由德國企業牽頭、眾多歐洲企業參與的該計劃又邁出一大步:十二家大型企業在慕尼黑簽署備忘錄,一家專門負責營運該項目的公司將於今年秋天成立。但是,這一耗資4000億歐元的計劃也遭到質疑,原因是耗資過於巨大、技術過於複雜、耗時很長。該項目基金會監事會主席格哈德‧科尼斯在接受德意志電台採訪時駁回外界的批評,稱該項目完全可行,甚至中期就能提供比火力或核能發電更便宜的電能

美國加州荒漠裡的太陽能發電板圖片來源: AP

問:您為什麼對這個項目這麼富有信心? 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海市蜃樓。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這個項目在技術上可以立即上馬,完全是可行的,而且在中期看來就已經可以把生產成本降到比火力發電或核能發電更低的水準。

「沙漠科技」基金會監事會主席科尼斯圖片來源: desertec.org


問:既然您說技術上完全可行--那麼能不能解釋一下,在沙漠裡生產出來的電要怎樣輸送到歐洲呢?


:通過長途地下電纜,和一根穿越地中海的海底電纜。這些電纜是特製的高壓直流電纜,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傳輸過程中的電能損耗,也就是每一千公里流失大概3%,這樣算下來,假如把西班牙的太陽能輸送到中歐,可能會流失5%;從摩洛哥輸送到中歐則大概流失10%到12%的電能。但是由於摩洛哥的太陽光照條件可比西班牙要好得多,這也就抵消了傳輸過程中的損耗。


不過科尼斯先生,您是不是先走了第二步,而忘記了第一步呢?這個地區的政治風險因素有多大呢?


:我們有一個宏偉的目標,就是在全世界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的發電,要達到這個目標,有很多步驟要走,而很多步驟是可以同時進行的。我們的第一步肯定是為滿足當地的電力需求而生產,因為摩洛哥的電力和能源需求很大。但是,我們也可以同時進行對一些發電廠進行投資,把他們生產的電輸送到歐洲。這兩者並行,並沒有什麼矛盾。


問:雖然您提到了摩洛哥,但我還是要重複一下關於政治風險的問題:假如當地的政治局勢不穩定,難道不會影響到項目的進展嗎?


:摩洛哥在這個項目中也會大大獲益的。因為他們自己也在項目中參股了,那麼假如出現問題,也會受到牽連的。所以他們沒有理由阻止電力的輸出。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到2050年,歐洲電力供應的17%將來自北非,這些電力資源是通過幾十條電線,從數百家發電站傳輸出去的。所以假如某一個國家真的出現了動亂,導致那裡的電力供應中斷,我們也擁有足夠的備用容量來度過這樣的階段。


問:這些沙漠國家到底能賺取多少剩餘價值呢?有不少人指出,這種項目會對非洲國家形成剝削。您怎麼回應這樣的指責?


:假如要用太陽能提供整個德國的電力供應的話,我們可能需要柏林和漢堡兩個城市加起來那麼大的地方。而沙漠地區有的是大片大片未經開發利用的土地。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把非洲國家的沙漠奪走,我們只是利用他們的沙漠來發電。這對這些國家也是有利的。它們可以生產出工業產品--電,而且在那裡用太陽能生產出來的電還是清潔、環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問:這個項目耗資4000億歐元,誰來籌集這筆巨資呢?可能還是要依賴國家支出吧。


:完全不是,這個項目和其他的發電站投資沒有什麼區別。我們的投資應該還是來自私營企業。在項目初期,也許五到十年,我們還需要一定數額的國家補助,來加速全球電力生產向清潔能源的轉變。


問:科尼斯先生,您對於目前關於核電站的爭議是怎麼看的呢?您是不是從社民黨和綠黨那裡得到了很多支持呢?


:我們得到了綠黨的大力支持,社民黨也是。而基民盟和基社盟對我們的項目也很感興趣。人們用核能發電實際上是試圖去解決一個老問題,這個問題也有其他的解決途徑;但是核能發電又給我們的世界帶來了新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卻是無法解決的。從政治上,核能是備受爭議,不過核電站營運商的游說工作也是非常厲害的。


問:那他們的游說工作對您的項目產生影響了嗎?


:是這樣的,我們發現也有人向非洲國家提出建立核電站的建議,我們感覺到也有一些人想要對我們的項目施加阻力。我在這裡不想提具體的名字。但是我們看到,在一些新興國家,核能還是相當受重視的,我們可以想一想伊朗、北韓--恰恰是在政治不穩定的國家要興建核電站,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因為它有巨大的安全隱患。


問:您希望這個項目什麼時候能夠從藍圖變成現實?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了。我們先從前期工作做起,對項目進行規劃、研究,制定出一套實施戰略,以盡快啟動這個項目,並讓它盡快具備市場競爭力,這樣我們的項目即使沒有國家資助也可以大規模地營運起來,並且與天然氣發電、石油發電和煤炭發電形成有力的競爭。


作者:Hanns Ostermann/雨涵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