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海灣局勢激化 地緣格局變遷

Kersten Knipp
2019年9月17日

沙烏地油田遭襲擊事件進一步激化了海灣局勢。該事件的發生時間絕非偶然:伊朗和中國正改變著地區的戰略態勢。

Saudi-Arabien Drohnenangriffe
圖片來源: AFP

(德國之声中文網)利雅德對德黑蘭發出嚴厲指控,聲稱攻擊沙烏地兩油田的武器来自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發言人馬利基(Turki al-Maliki)周一(9月16日)在一次新聞會上表示,迄今為止的所有跡象均顯示,"在攻擊中使用的武器來自伊朗"。他強調,目前正調查這些武器是從哪裡發射的。

美國也稱伊朗要對沙烏地國有康采恩阿美公司(Aramco)兩個煉油裝置受攻擊事件負責。雖然葉門胡斯叛亂武裝自稱對上周六的攻擊行為負責,但美國政府表示不信。《紐約時報》報導說,衛星圖片可證明,攻擊來自伊朗方向。

德黑蘭方面則斷然駁回了華盛頓的指控。

德國美因茨大學"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經濟地理學家邁爾(Günter Meyer)指出,此次,華盛頓的指控尤为激烈,美國總統川普和國務卿彭佩奧都強調,此類攻擊是伊朗對全球能源供應的打擊。他指出,這也是一種宣傳手法,"借此,他們有效地轉移人們視線,不去注意這一情況:多年裡,在美國的幫助下,沙烏地以每年約700億美元的軍事預算建立了地區最現代化的防禦及攻擊機器。動用這一軍事機器,它們(沙烏地和美國)干預葉門,導致出現該國史上最大人道災難。"

兩個相互交織的衝突

圍繞霍爾木茲海峽,兩大衝突相互交織:一個是集中體現於葉門的代理人戰爭的沙烏地和伊朗之間的力量較量;另一個是隨著美國退出核協議,美伊緊張關係加劇。這一緊張關係本周一再度升級,原因是,半官方的伊通社此前報導,伊朗革命衛隊攔截了一艘貨輪,據稱,該輪欲向阿聯酋運送25萬升走私柴油。邁爾表示,這是可信的,"伊朗國內柴油價格很低。此外,此前已有多艘船隻出於同樣原因被扣壓。"

海灣力量新格局

如今,海灣地區的力量格局又有了新的變化。據《石油經濟學家》雜誌(Petroleum Economist)的一篇報導稱,中國自2016年起,計劃在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分別投入伊朗油氣生產、煉油領域以及運輸和製造業基礎設施擴建。另外,伊朗將加入一帶一路的網路。

德國經濟地理學家邁爾指出,中國與伊朗的合作會從根本上改變海灣的地緣戰略關係。

不過北京方面並沒有證實這一消息。在9月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不掌握"該4000億美元投資的情況,表示不知道記者從哪裡得到的消息,"我能告訴你的是,中伊關係友好,兩國在國際法框架內正常開展各領域友好互利合作"。

另外,在過去幾個月裡,有幾家中國公司離開了伊朗。這可能表明,計劃中的經濟合作目前可能進展地並不順暢。

無論如何:海灣的地緣戰略態勢正出現根本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出現這樣的局面:伊朗的核計劃也不再接受任何限制,在可見的將來,它可能成為地區一強。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