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沙烏地為何成為恐怖分子的溫床?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5月14日

就在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問沙烏地前的幾小時,恐怖分子在沙烏地首都進行恐怖襲擊,矛頭直指那裡的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美國方面認為,這又是他們的死對頭本拉登手下的基地組織所為。而基地組織已經滲透在沙烏地社會的各個角落。

這次恐怖行動顯然是為了給鮑威爾來個下馬威圖片來源: AP

20世紀80年代中期,沙烏地國王改變了他的官方名稱。由「神聖國王」改為「伊斯蘭兩個聖地的僕人”。这样,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在整個穆斯林世界的地位就提高了,成為一個重要人物。

当時,利雅德和華盛頓都對這一變化表示了歡迎,因為這於雙方都有切實的利益。王室成員也很樂意看到沙烏地國王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面對伊斯蘭內部的反對派,他們有了更多的安全保障。至少在形式上可以這樣看:任何對王室的攻擊都可以被認為是對伊斯蘭世界的攻擊。

而對美國人來說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面:他們可以聯合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共產主義及其代表蘇聯。盡可能地限制蘇聯對石油豐富而衝突不斷的中東地區的影響。

為了反对共产主义,沙烏地阿拉伯給予從印度尼西亞,阿富汗一直到摩洛哥所有伊斯蘭政黨以財政支持。而阿富汗正是沙烏地籍國際恐怖分子本拉登的大本營。只是本拉登當時「聖戰」的矛頭指向的不是美國,而是蘇聯。因此他受到了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兩方面的讚揚。就是說,只要本拉登是在與蘇聯對抗,無論採取什么方式都能得到利雅德和華盛頓的支持。

可是事情會轉化的。在共產主義崩溃后,美国在由沙烏地阿拉伯支持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眼中喪失了價值。而美國和以色列是當今國際穆斯林極端分子的兩個頭號敵人。美國從9.11事件中汲取了教訓。它要求沙烏地王室放棄對伊斯蘭組織的支持。因為在參與9.11恐怖襲擊的19個伊斯蘭極端分子中,就有15個是沙烏地阿拉伯人。這給美國人敲了警鐘。

但請神容易送神難。而沙烏地阿拉伯本身也實行了幾十年極端保守的,近乎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統治政策。相比之下,伊朗的統治都要開明得多。

沙烏地王室時不時也表示要改變現狀,實行改革。但在這樣的背景下,這種表示只是做表面文章給美國看而已。事實上,沙烏地政府根本就沒有具體的政治計劃來實現美國在中東地區所要求的「民主化」。雖然沙烏地政府常常談論要引進議會制度等等,但距离真正的民主,保守的沙烏地阿拉伯要比那一地區的大多數國家還要遠得多。

另外一個問題是,基地恐怖组织成員已經滲透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社會之中。本拉登的組織不僅在不同的地區受到支持,也受到不同社會階層的支持,包括富裕階層。如果沙烏地政府不想給它的統治造成傷害的話,就不能不正視這一點。如果沙烏地政府引進民主意識,那麼基地組織和其它一些類似組織就會指責它放棄基本宗教原則,是伊斯蘭的叛徒。而這樣的指責在沙烏地很容易產生共鳴。因為沙烏地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近乎原教旨主義的宣传。

利雅德政府曾希望,不参与伊拉克戰爭,美國軍隊撤出沙烏地阿拉伯等事件能夠使那些激進分子找不到攻擊的理由,至少他們的指責不會那麼尖銳。而現在來看,他們的希望完全落空了。

事實的一面是,大多數沙烏地阿拉伯人支持本國政府和沙烏地王室。但同時他們也要求變革及社會現代化。而另一方面,也有極少數人是基地組織的追隨者。這些極端分子不惜使用暴力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包括自殺性襲擊。而正是這些人給沙烏地社会造成持久的威脅。令人驚訝而對沙烏地阿拉伯又非常典型之處在於,這些極端分子使用幾乎與沙烏地王室和政府一樣的宣傳用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