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法國國民議會週一(9月8日)舉行對貝魯(François Bayrou)的信任案投票,最終以364票不信任對194票信任的壓倒性結果,宣告貝魯少數政府垮台。議長布勞恩-皮維特(Yael Braun-Pivet)引用法國憲法第50條宣告:「總理必須請辭」。
貝魯辦公室已表示他將在9日向馬克宏提交辭呈;馬克宏辦公室也稱,週二將接受貝魯的辭呈,並在接下來幾天內任命新總理,而這也將成為馬克宏近12個月以來,第四度被迫尋找新任總理,目前尚未出現明確人選。
貝魯此前積極推動一項不受歡迎的440億歐元撙節計畫,包括取消2個公共假期並刪減、凍結公共開支。貝魯警告,法國必須控制不斷攀升的財政赤字和債務,強調這些因素正威脅這個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的未來。
目前,法國的財政赤字是歐盟已達到GDP的6%,赤字佔GDP比率為歐元區最高,也是歐盟規定上限(3%)的兩倍,公共債務相當於GDP的114%。
今年8月25日,貝魯的少數政府為了讓降低財政赤字的政策取得足夠支持,宣佈將在國會提出信任投票。貝魯冒險押注國會議員會支持他的觀點,認同當前面臨赤字危機的法國必須大幅刪減公共支出以控制債務。然而這場「豪賭」在分裂的國會前,也如預料之中遭到反噬。法國左、右翼議員在週一的投票中,聯合反對中間派的貝魯。
法國國民議會8日舉行信任投票圖片來源: Benoit Tessier/REUTERS 極右翼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在投票結果出爐後表示:「這一刻像徵著一個幽靈政府的終結。」她也呼籲提前舉行國會選舉,但馬克宏迄今排除這個選項,且民調顯示,即便舉行選舉,也不一定能讓任何政黨取得多數。
極左派「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 LFI)的領袖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在X平台上表示:「馬克宏現在已經站在人民面前,他也必須下台。」
法國總理為何當不久?
自2024年9月阿塔爾(Gabriel Attal)辭任總理、前脫歐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於同年12月遭國會推翻,再到如今貝魯也下台後,馬克宏再次面臨組閣挑戰,試圖在由反對派掌控的國民議會中尋求共識。
但造成法國政壇如此動盪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馬克宏在2024年6月,宣佈解散國民議會,並舉行選舉的決定。
馬克宏在過去一年以來已經換了3任總理圖片來源: Jonas Roosens/ANP/picture alliance 當時,馬克宏原本希望藉此壯大中間派聯盟的勢力,但最終卻導致國會出現史上第一次沒有任何政黨或聯盟取得過半優勢的「三強鼎立」僵局,馬克宏的少數政府自此陷入一連串危機。國會中的左翼或極右翼勢力的席次雖然不足以單獨執政,但是只要聯手,就可以推翻馬克宏政府的總理人選。
路透社報導指出,馬克宏接下來可能轉向左派,提名一位相對溫和的社會主義派人士,或者選擇一位技術官僚擔任總理。無論如何,下一屆政府都不太可能獲得國會多數支持。財政部長隆巴德(Eric Lombard)週一在信任投票前表示,組建新政府勢必會導致刪減赤字的幅度縮小。
法國如今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可能陷入長期的立法僵局;在國際層面上,俄烏及加薩持續的戰爭、美國總統川普政策重心的轉變,都讓局勢更加複雜。
在意識到得不到議會多數後,法國政府啟動憲法特殊條款繞過議會強推改革。此舉則更加激怒民眾,周四(4月13日)法國工會發起第12輪罷工行動日。
圖片來源: Jeremias Gonzalez/AP/picture alliance數周以來,法國民眾抗議馬克宏政府上調退休年齡的示威活動源源不斷,每次少則數十萬人參加,多則達到數百萬。4月13日,全法國舉行第12輪罷工行動日,百萬人參加,數萬警察出動,僅在巴黎,4000警力嚴陣以待。
圖片來源: Bob Edme/AP/picture alliance政府起初對國民議會(即下院)3月16日通過改革方案信心很足,此前參議院已經通過該法案。抗議者仍然希望能夠在最後一刻阻擋退休法案過關。法國公共行業開始為期數天的罷工。
圖片來源: Christophe Archambault/AFP法國政府意識到在國民議會爭取不到多數,於是啟動憲法規定的特殊條款,繞過議會,直接將退休年齡改革方案提交馬克宏總統簽署。之後,政府在不信任案表決中勉強過關,但此舉顯然更加激化人民的反政府情緒。此後街頭激烈的抗議進一步升級。圖為法國總理博納在議會發言。
圖片來源: Lewis Jol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3月20日,旨在推翻政府的議案沒有成功,反對派議員舉著標語,他們告訴政府「我們大街上見」。
圖片來源: GONZALO FUENTES/REUTERS圖片來源: YVES HERMAN/REUTERS 圖片來源: Jeremias Gonzalez/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圖片來源: ERIC GAILLARD/REUTERS 圖片來源: Guillaume Bonnaud/dpa/picture alliance 圖片來源: CHRISTOPHE SIMON/AFP/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 LOU BENOIST/AFP/Getty Images 馬克宏政府計劃將退休年齡從62歲升至64歲。批評者認為,這種改革尤其傷害重體力勞動者。公共行業罷工後,多個城市的垃圾無人清理,臭氣熏天,僅在巴黎,堆積的垃圾已達數千噸。
圖片來源: Samuel Boivin/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無處不在的垃圾成了老鼠的天堂。一名女士告知,「太惡心了!一些人都快進不了家門了!」一名德國遊客說,她原本和同伴想來一個法國浪漫之旅,而垃圾卻讓巴黎的魅力蹤影全無。
圖片來源: Alain Jocard/AFP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遭到法國大約70%的民眾的反對。巴黎市長、社會黨人吉爾達戈(Anne Hildago )支持底層的示威活動。她於周一(3月13日)表示,改革不僅影響到公共行業的雇員,也涉及到私人領域,「我只想對政府說:跟抗議者對話吧!」
圖片來源: Stevens Tomas/ABACA/picture alliance無人知道,這些運輸垃圾的車輛何時重新開動。工會聯盟CGT幹事長坡默(Natacha Pommet)認為,罷工是政府逼迫下不得已而為之,「明擺著,政府在強行推動一個大多數人都反對的改革。」
圖片來源: Christophe Archambault/AFP巴黎的地標、知名博物館羅浮宮周一(3月27日)被抗議示威者封住了入口。羅浮宮的導覽人員也加入示威。一位英國遊客表示,「我能理解他們為何這麼做,這很合理。我們都想去看看『蒙娜麗莎』,但還是算了吧。」
圖片來源: Marco Trujillo/REUTERS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頻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自行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