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海嘯大難過後,瘟疫威脅來臨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1日

東南亞海嘯受災地區正在受到第二輪大災難的威脅:霍亂、瘧疾和傷寒可能會奪去數萬人的生命。目前,受災地區的倖存者最需要的是衞生的可飲用水。

兒童最容易受到瘟疫的威脅圖片來源: AP

海嘯吞噬過後的地區,空氣潮濕,溫度高達30度左右,地上到處是積水,街上橫陳著受難者的屍體,疲憊不堪的倖存者擁擠在狹小的空間裡,這一切為瘟疫滋生提供了理想的溫床。

海潮沖毀了電站、自來水廠和電纜線路,這使得供應自來水成為非常困難的事。由於缺乏燃料,人們也無法將水燒開使用。碘和氯也成為稀缺物質,人們因此也無法用它們來為水進行消毒。而且,大難過後,大部分人都驚魂未定,不會想到還可以用毛巾等材料過濾一下水或者將水盛在塑膠袋裡在太陽下曬一曬,以達到至少部分消毒的目的。專家擔心,一旦爆發瘟疫,印尼的班達-亞奇等重災區的數萬倖存者可能將再次面臨滅頂災難。

正在班達-亞奇進行救援工作的「關懷國際救援組織」負責人布蘭達.朗多恩說:「兒童和老年人的處境最為危險,很多兒童已經出現嚴重的腹瀉症狀,他們需要緊急護理。」專家分析結果表明,經過海水侵襲的飲用水已經變得不能再引用,目前災區居民可用水中含有50多種病菌。

海水退後留下的大面積水坑是蚊子滋生的場所,而蚊子會傳播瘧疾和燈革熱。在印尼,估計有200人已經因為衞生條件惡劣而染上了霍亂。印尼報紙援引救援醫生的消息說,班達-亞奇難民收容所中已經有人出現了類似霍亂的症狀。

災區的救援就是與時間賽跑。目前,由於交通和通訊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救援人員只能到達三分之一的受災地區進行工作,救援的物資雖然被運到災區,但是散發這些物資的人手卻十分缺乏。由於食品沒有得到及時分發,班達-亞奇的災民中已經發生為爭奪食品而打架的行為,很多受傷者和病人常常24小時也見不到一次醫生的面。在那裡,來自西方國家的遊客能得到心理醫生的幫助,而這對當地的居民來說這已經是一種奢侈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