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焦點:中日對話和大陸緊追台灣
2006年5月11日針對本周中日兩國在北京和貴州舉行中日第五次戰略對話,香港《太陽報》本周發表評論文章,題目是《中日關係:須建立四大機制》。文章寫道:「這個會談可謂在中日最高層關係全面中止的情況,中日在著政府層面的最高級會晤。但此次中日第五次副外長級會談有一個特點,即除了在北京舉行外,還在昨天易地貴州省貴陽市繼續舉行。由於參加會談的中國副外長戴斌國是貴州人,所以會談在第二天從北京易地貴州,一如上一次在東京會談時,日方也刻意安排了到一個溫泉勝地繼續會議一樣,均體現了雙方希望會談借助人性氣氛順利舉行的良苦用心。」
《太陽報》的分析接著寫道:「未來一段時間中日高層對話將繼續凍結,而將開始另外兩個趨勢,那就是:一是雙邊政治關係將由高層轉入所謂的『低層框架』,亦即進入相對低層的政府級別;二是雙方的社會和民間力量可能成為中日關係新的著力點。這是筆者最近一直試圖在中日兩國之間倡導的一種思維或觀點。中日在低層政府級別上,需要一系列的機制以保證雙邊基本平穩,其中包括以下四個機制:一、戰略對話機制;二、糾紛談判機制;三、危機處理機制;四、軍方對話或交流機制。就目前而言,前面兩個機制都已具備,但仍須加強,同時須使這些機制實質化、具體化;而後兩個機制則須提上,以保證危機發生時,中日兩國政府有一些訊息溝通渠道,尤其是雙方軍方能保持相對比較冷靜。」
在香港局勢方面,最新一期的香港《亞洲周刊》發表獨家報導,透露北京法律界權威王振民提出香港實行普選的六項條件,包括最為敏感的國家安全法立法。北京雖未為立法設下時間表,但提醒這是香港的責任,期望社會能進行討論。報導寫道:「曾蔭權上任以來,《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這燙手山芋一直沒有寫上特區政府的議事日程。現在中央是否提示曾蔭權,假若連任,應在未來五年的任期內完成這極具爭議性的立法呢?北京消息說,王振民的言談中,沒有提出二十三條立法的時間表,更沒有提及應在零七年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時進行立法。這也就意味著北京只是對香港作提醒,並會根據香港社會的實際反應來決定該項立法的快慢,並非要給曾蔭權一個「死任務」。事實上,北京汲取上一次二十三條立法失敗的經驗後,已經不會把二十三條立法看作香港特首的必然任務,但北京卻樂見香港社會對二十三條立法進行深入討論。」
《亞洲周刊》的報導接著寫道:「香港經歷了多年的經濟困難後,在北京的心目中,目前的首要任務還是發展經濟。面對香港泛民主派對普選的訴求,北京也自有其盤算。消息人士指出,北京在前一段時間反復強調經濟後,到了現在特首選舉逼近的時候,便採用了經濟、政治的兩手策略。北京提出普選條件也是希望香港經濟的發展不會因普選的爭議而受太多的影響。只是,對於曾蔭權來說,雖然他已努力地到中國大陸建立人際關係,但是普選的爭議似乎是很難以迴避。如今北京重提《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北京雖然沒有定出時間表,但曾蔭權心中有沒有時間表,這可能是考驗他如何理解北京意圖,如何處理好中央和香港地方關係的一場超級智力測試了。」
另外,在中國國內局勢方面,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監顯示,中國大陸競爭力躍進12名,從第31名成為第19名。而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競爭力卻亮起紅燈,排名從第11名降為18名,這也是5年來,台灣在這項指標中首現衰退。香港《文匯報》寫道:「在四大評比要素與20個次項目中,除了技術及科學基礎建設外,台灣的排名全面退步。台灣的「經濟表現」從第18退步為第27;「政府效能」從19滑落至24;「商業效能」退步8名,從第6變為14;「基礎建設」較為穩定,從第18退為20。而大陸在四大評比要素中,過去一年都有相當的進步,經濟表現維持第3,政府效能排名17,優於台灣;商業表現及基礎建設則分別為第30與37,仍落後台灣相當距離。」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