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香港主權於1997年移交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當地。迄今這支駐港部隊在全港控制著19處地產,其市價高達1000億美元。
根據路透社的調查以及活動分子和外交人員的觀察,其中一些駐港部隊的地產被閒置,或者沒有充分利用。
以不久前附近一處地產出售的情況作為參照,如果被商業開發,僅中環一處地產的價值就高達290億美元,可建成450萬平房英呎的高層建築住房。香港房地產咨詢公司JLL經理Denis Ma告訴路透社,19處地產中的一些如果用作住房開發,可以建成65000套家庭住房。
根據香港政府出具的數字,駐港部隊擁有2700公頃的土地,幾乎是紐約曼哈頓面積的一半。
香港住房緊缺已逐漸成為當地社會與政治緊張關係的因素之一。香港的地價屬於全球範圍內最高的,擁有一處600平方英呎(56平方米)的公寓對許多家庭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寸土寸金的香港,許多低收入的人只能住得起狹小擁擠的隔屋。除了住人,還要放私人物品。他們的蝸居生活是怎樣的呢?德國之聲探訪了那裡的住戶。
圖片來源: DW/V. Wong問到香港人,97年至今有哪些大變化,其一便是節節攀升的房價和不成比例增長的收入。窮富差距愈大,往往於豪宅大廈前一轉身便跌入另一片落敗與掙扎。旺角朗豪坊裡提著便利袋興奮購物人群的臉孔尚在腦中,轉眼已走進最貧窮的區域之一大角咀。20年來,香港已有的劏房(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切分為數間)已升級為隔屋 – 又或者稱為「棺材房」。
圖片來源: DW/V. Wong這樣一個30餘平米的房屋內竟住著14人。開門時大門便已幾乎抵著正對的一間用戶。這樣的房子往往由業主或者二房東將其分割為數格,形成所謂「格屋」再出租出去,由於其細長的結構和體積又被香港人稱為「棺材房」。
圖片來源: DW/V. Wong這樣一個小隔間一般1.5平米至1.8平米不等,住戶在隔間裡完成睡覺吃飯看電視一系列活動,不能站立,有的不能坐直,有的甚至不能伸直腿。有人形容,「住久了往往覺得被困住的不僅僅是手腳。」沒有窗戶,各類爬蟲會在「鄰居」間輪流做客,一旦被驅逐,兩秒之後便流竄至下一「戶」。
圖片來源: DW/V. Wong這位大嬸名叫歐月麗,香港本地人,今年63歲。19年前丈夫去世,身患糖尿病和哮喘致使沒有工作能力,沒有子女,個人也沒什麼積蓄,隔屋的生活十分不便,但住在這裡是她唯一的選擇。她的房間在1.6平米左右,一月租金為2100港幣。問到對未來有沒有希望,大嬸卻非常樂觀,她覺得自己一定能等到政府安排給她公共屋邨的那一天。
圖片來源: DW/V. Wong這名住在屋內最裡層隔屋的大爺是所有住戶中住房條件最好的,大約有兩平米多點。衣服也能被掛起而不用折起堆在床上。租金也比其餘住戶略貴,大約為2800港幣。這位大爺面對鏡頭並無懼意。這已不是第一次被媒體拍攝,對於他們而言,希望能借由提高大眾關注而促成改善居住環境願望的達成。
圖片來源: DW/V. Wong在屋內轉了一圈都沒有發現灶台,問了才知道這樣一個14人住戶的屋裡卻沒有廚房,甚至連簡易灶具也不提供。細讀牆上房東的貼紙得知洗手池由於漏水不能使用。詢問吃飯問題如何解決時,歐月麗大嬸回答去樓下攤位隨便吃點。據瞭解,香港也有一個叫「Angel food」的項目,可為無條件者每日提供兩餐飲食,但需要每餐登記。
圖片來源: DW/V. Wong這樣的約為1平米的廁所屋內一共有2個供14人使用。且洗澡與如廁在一起。大嬸表示上廁所由於人數關係很不便,但有時「忍一忍就可以了」。
圖片來源: DW/V. Wong上面這個看似櫥櫃的壁龕實際是一個住戶的房間入口。底下類似牆裙的東西則是另一戶的入口。上層住著一個年輕小夥。這裡的租金看似便宜,2千多港幣每月,而港島一帶的租金正常也在2萬左右每月(按約50平米)。但若換算成單位面積的租金,「棺材屋」竟成了豪宅定價。1.5平米2100港幣算下來每平米月租1400港幣。
圖片來源: DW/V. Wong整棟樓超負荷承載居民,安全措施卻令人擔憂。本以為棺材屋住戶多為單身來港討生活者或單身老齡人士,但樓道裡也碰到了數個家庭,孩子跟著父母居住在此,每天晚上回家若遇到樓道燈壞無人修理則一片昏暗。另外負責搭建這種棺材屋木板房的承包商有的也不能提供防火材料層。這樣的密集居住地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圖片來源: DW/V. Wong歐月麗大嬸正坐在床上看電視,門只能拐小角度開到床的位置,電視離自己只有幾十釐米。歐大嬸在此已居住了三年多,她說一般申請公共屋邨4到5年可能批下來,自己應該不會再住太久了。當問到香港回歸20年有何感想時,歐大嬸覺得和自己關係不大。自己的人生境遇一直不順,但也不覺得要怪政府。
圖片來源: DW/V. Wong 不久前香港政府所屬的房屋委員會推出的建房目標,雖然認可老百姓"軍隊用地還於民" 的呼聲,但這個委員會的主席卻堅持認為,開發軍隊用地"潛力有限"。該委員會更主張填海造地可以獲得1400公頃的土地。
寧願耗資更多的填海造地也不願觸碰駐港部隊。這一舉措讓人相信,港府不願在敏感的國家安全問題上同北京對峙。
香港的自由與自治得到《基本法》的保證,但同時北京掌管著香港的防衛與外交大權。
針對路透社的提問,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發言人表示,香港房屋委員會將考慮所有事實以及對它們的贊同和反對意見。2018年底之前,該委員會將提交最終建議。這名發言人說,"就我們所知,駐港部隊的所有用地目前都被用作國防目的,沒有閒置的。"
駐港部隊和中國國防部對路透社的傳真提問都沒有給予答覆。
前香港安全官員、英國國防部海軍情報分析員霍林斯比(Trevor Hollingsbee)認為,香港的防衛從來就不是很好,"它是大陸的一個小不點,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的重重保衛。駐港部隊的存在不是出於戰略考量,而是向港民顯示,誰是這裡說話算數的。"
駐港部隊的存在"不是出於戰略考量"圖片來源: AFP/GettyImages/Dale de la Rey 今年6月慶祝香港主權回歸中國20周年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駐港部隊時稱他們是"國家主權的重要像征"。
安全專家和外交人員認為,位於中環的駐港部隊大廈和位於九龍的駐地最為重要,前者負責海空指揮,後者擁有輕型坦克以及駐扎著反恐部隊。
專家估計,駐港部隊的規模有8000至10000名士兵,其中一半駐守香港,但主力部分被安置在中國南方,他們配備了包括戰機以及其他防空設施在內的先進武器。
按照中國法律,在中央政府批准後,軍隊需將閒置的土地歸還當地政府,且不能獲得任何賠償。路透社的文章寫道,如果是這樣,駐港部隊無論以怎樣的方式歸還土地,對自己都沒有任何經濟利益。
李魚/洪沙(路透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