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主辦單位的統計,周五(9月6日) 晚間的集會總共有23000人參與,而香港警方則表示最高峰時有3850人。 晚會開始前,主辦單位在會場將從香港中文大學運到現場的「民主女神像」在現場立起,而群眾則一邊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一邊拍手歡呼。 晚會開始後,「社會及政治組織從業員工會」理事長鄭衍褀表示,自6月9日以來,社工與議員助理在衝突現場不斷試圖緩解警民衝突,但警方卻以包含暴動在內的罪名拘捕他們。
他說,至今已有3名立法會議員、5個區議員及6名議員助理被捕,而這些事件有一件都嫌太多。 但他也強調在香港現在動蕩的氛圍下,該組織成員更有緩解衝擊的責任,表示自己會堅守崗位。 香港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則批評,香港警方自6月9日起,便無法維護市民安全,並怒轟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撤回條例的行為,是不理民意的表現,完全看不到任何誠意。
不一樣的暑假﹕香港學生的街頭一課
獨自參與集會的梁女士告訴德國之聲,過去三個月,她數次透過媒體看見香港警方無情地打示威者與香港年輕人,表示自己每次看到這樣的畫面都會落淚。 她說:「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我每次都出來參與示威遊行。 」
在她看來,香港警察過去幾個月的表現,與以往香港警察的形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她說以往在遊行集會,香港警方頂多站在旁邊維持治安,從不用任何暴力手段驅散民眾。 針對林鄭月娥周三 (9月4日) 宣佈撤回逃犯條例的作法,梁女士則認為要是林鄭月娥在6月百萬人遊行開始時,便宣佈撤回條例,便不會對香港年輕人及社會造成這麼多傷害。 她表示:「香港政府唯一能讓香港民眾滿意的方法,便是響應五大訴求。 」
在接近晚間九點時,一群示威者開始聚集在遮打花園面對和平紀念碑的方向,開始對鎮守於對街的數十名香港警察大罵及喊口號,要求他們立刻「收隊」離開。 示威民眾以雷射筆射向站在對街的警察,而港警則在原地站了約數十分鐘後,才逐漸散去。 現場群眾雖然憤怒,但雙方並未發生暴力衝突。
從「反送中」開始到現在,部份前線示威者已經和警察交手多次。 隨著經驗累積,他們不但學會升級裝備,也學會發揮想像力,讓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發揮其意想不到的功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從這張6月12日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一些前線示威者已經學會佩戴頭盔與眼罩來保護頭部與眼睛等較脆弱的部位,但是這個時後的口罩還是主要採用過濾性比較差的醫療口罩。 醫療口罩的作用與其說是防範催淚煙,不如說只有掩飾身份的功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這張照片攝於7月14日的沙田。在抗爭中期,越來越多前線示威者戴上眼罩(護目鏡),並改變眼罩的顏色,避免曝露身份。自行車脖圍和醫療口罩一樣,對於催淚煙沒有什麼防禦力,主要是拿來遮掩長相。中間後方戴黑帽的示威者已經學會在前臂上纏繞保鮮膜或膠帶,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皮膚接觸到催淚煙或胡椒噴霧而感到不適。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從8月開始,越來越多示威者將醫療口罩升級為過濾性能較好的「豬嘴」。鐳射筆也在8月初成為示威者的道具之一,被用來干擾警察辦公或是干擾攝影。
圖片來源: Reuters/Kim-Hong-Ji有些示威者會佩戴自行車或是摩托車的護膝與護肘,而有些示威者因不能滿足於工地安全帽的保護性能,開始使用更高階的WarGame迷彩頭盔保護自己。但是截至八月為止,做這樣裝束的示威者還屬於少數。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雨傘因防水、輕便、好攜帶,成為前線示威者的必備防具。 雖然雨傘沒辦法承受警棍或是布袋彈等衝擊性較強的攻擊,但是卻可以有效防止液體、噴霧類的攻擊,例如警察的胡椒噴霧。 人多的時後,示威者會把雨傘高舉並接合邊緣,形成簡易的防禦陣線。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Kwan示威者在人多時,會把雨傘高舉並接合邊緣,形成簡易的防禦陣線,防止被警方從高空發射的催淚彈打中。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也會拿路邊的木板當做盾牌。雖然不比警察的長盾堅固,但是多少能夠防禦雜物。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鐵馬」在香港街頭十分常見,平日是用來隔開車道與人行道,避免行人不小心被人潮擠到馬路上。 示威者為要拖延警方的清場速度,在警方清場之前,就會先在抗爭人潮外圍設置路障。 除了少部份的活動式鐵馬之外,大部分的鐵馬都是固定在人行道上,示威者需要把人行道的磚頭撬開,才能把固定在人行道的鐵馬拔起來,做成路障。像這樣的路障可以有效地拖慢警察推進防線的速度,讓示威者有時間撤退。
圖片來源: Reuters/Kim Kyung-Hoon照片中的紅白色路障叫做水馬,也是香港街頭常見的人流管制物品。示威者也曾經拿水馬當路障癱瘓交通。水馬雖然比鐵馬好移動,但是相對比鐵馬脆弱許多,是一種警察很容易就能排除的障礙物。
圖片來源: Reuters/Eloisa Lopez塑膠束帶輕便而且難破壞,是捆綁物品的理想工具。示威者將路邊的鐵馬集中起來之後,便會用塑料束帶三個一組地把鐵馬捆綁成三角形,堆成路障。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有時後用束帶捆綁鐵馬太麻煩,示威者也會用透明膠帶直接把鐵馬綁起來。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路邊時常可以見到的交通錐,雖然顯眼但是並不堅固,很少被示威者拿來當做路障使用。 反而是在警方發射催淚彈之後,示威者會用交通錐蓋住催淚彈,讓其他人湧上前,用礦泉水澆熄催淚彈。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鐵碗方便攜帶,又堅固,如果現場沒有交通錐,示威者便會改用鐵碗蓋住催淚彈。 在一些極危險的情況下,示威者也會舉起鐵碗保護頭部。
圖片來源: Reuters/E. Lopez前線示威者對付催淚彈,除了把它熄滅之外,有時後還會把催淚彈撿起扔回給警方。 但是事實上催淚彈才剛發射,本體非常燙手。 因此示威者會配戴手套保護自己的雙手。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用購物車裝載的物資包括: 礦泉水、生理食鹽水、保鮮膜、工地安全帽、防毒面罩濾芯。在示威者的眼睛或皮膚受到催淚煙或胡椒噴霧刺激時,用生理食鹽水與礦泉水沖洗都可以及時舒緩不適感。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雞蛋是抗議群眾常拿來發洩不滿的工具,原因之一是它難清理,而且容易殘留味道。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曾丟雞蛋的對象包括中聯辦、警察總部、旺角警署、將軍澳警署、沙田警署、幾位民建聯議員辦事處等。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示威者也會將人行道挖下來的磚頭收集起來,在警民對峙時扔向警方,或是拿來砸破警署玻璃。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在警民衝突當中,示威者有幾次向警方投擲汽油彈。汽油彈又稱燃燒瓶,外文原名「莫洛托夫雞尾酒」,是一種裝有化學助燃劑的酒瓶,因應不同場合需求,內容物的成分也會有所調整。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民陣召集人岑子傑也到場表示,目前當務之急是要求港鐵交出8月31日晚間太子站的錄像畫面,並說會要求監警會主席梁定邦向港鐵取得影片,如果監警會無法達成該任務,便表示監警會無法進行獨立調查。 他也預告民陣已申請9月15日的遊行,希望香港民眾參與,以行動告訴林鄭月娥他們不接受撤回條例,強調港府必須響應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九龍爆警民衝突
此外,周五晚間於太子站與旺角附近發生激烈警民衝突。 民眾自周五清晨便聚集太子站內,以靜坐方式在站長室外要求港鐵公開影片。 雖然港鐵稱會將8月31日的影片保留三年,但仍有大批民眾於周五晚上到太子站外抗議,導致太子站於下午5點50分左右宣佈關站。
到了晚間八點,大批抗議人士舉起雨傘聚集在旺角警署的外面,而在太子站則有部分示威者強行進入站內,破壞了指引牌及路面的交通號志。 在雙方談判未果後,警方於接近周五晚間九點時,發射布袋彈及胡椒球彈,並要求現場民眾離開。
此後,警民衝突越演越烈。 示威者除了在多處縱火外,也進到旺角站與油麻地站破壞港鐵設施,香港警方則發射催淚彈與橡膠子彈來驅離示威者,到了過了深夜十二點,仍陸續傳出有警民衝突與示威者被逮捕的情況。
香港民眾周六 (9月7日) 進行「和你飛3.0」行動,號召香港市民及示威人士以和理非的形式進行「機場交通壓力測試」活動,希望再度癱瘓香港機場。
6月以來,香港示威活動持續發酵,「暴力」成為一個關鍵詞。 北京和港府批評示威者訴諸「暴力」,示威者和活動人士也控訴警方過度執法。在上個圖集中,我們探討了示威者的裝備,這個圖集我們來關注港警迄今主要使用的武器。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Lyu Xiaowei迄今為止,港警針對示威者使用的是非致命性武器(低殺傷力武器)。港媒曾總結出四大防爆武器,分別為:催淚彈、布袋彈、胡椒彈、橡膠子彈。《蘋果日報》報導稱,其中催淚彈(也稱催淚瓦斯)潛在殺傷力最大。催淚彈分為投擲式和槍發式,或者燃燒式與爆炸式,都是採用CS、C2、辣椒素等刺激性催淚劑。
圖片來源: Reuters/E. Su布袋彈,也稱豆袋彈、沙包彈等,是由布包裹多粒體積細小的鉛珠、通過霰彈槍所發射。布袋彈雖然屬於非致命性武器,但近距離使用容易造成內髒出血。國際上不乏布袋彈致死的案例。國際守則建議,遠距離使用布袋彈。8月11日,示威者中一位少女的右眼被擊中,就疑似為布袋彈所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I. Lawrence胡椒彈,配合胡椒彈槍使用,適合30米至50米距離發射。它被看作是港警比較新的武器,其成分為特殊萃取的胡椒素,威力比一般催淚彈更大。在使用時,不能對准臉部、喉嚨或脊椎骨,否則有致命風險。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橡膠子彈通過專用火器或鎮暴霰彈槍等發射。相對金屬子彈,橡膠子彈材質軟、射程短,多用於防暴、驅散示威等。這種子彈不容易鑽進人體,但是也能造成致命傷害。歷史上,橡膠子彈致死的例子比比皆是,使用時需要特別謹慎。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Al-Doumy除了四大防爆武器,港警在清場721遊行中也發射了24枚「海綿彈」。彈頭是膠狀體,被擊中感覺是被鈍器襲擊。據港媒報導,這種子彈在近距離打中要害很危險,有美方報告指出,使用時應避開頭、頸、胸部和腹股溝。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胡椒噴霧與催淚彈類似,主要是近距離使用以及室內使用。比如,在機場清場時以及沙田(圖)近距離與示威者對峙時,警方都使用了胡椒噴霧。被噴者會產生燙痛、刺痛的感覺。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警棍是最常見的警員裝備之一,主要會造成鈍性挫傷,但若對脆弱部位進行攻擊也可能致命。此前港媒有報導稱,一些警員警棍上裝有環狀物,以增強殺傷力。香港警方回應稱這是誤會,所謂環狀物是膠索帶,用以固定警棍尾部,並非「加裝」。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盾牌屬於防護裝備,主要用來阻擋外來攻擊。在面對示威者時,香港警察比較常使用長盾和圓盾。圓盾相對於長盾更為輕便,方便一手拿警棍攻擊、一手拿圓盾防禦。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Lyu Xiaowei8月25日,香港警方首次正式出動防爆水炮車,用於驅散荃灣示威者。據媒體報導,水跑車搭載的水炮是一種可以發射高速水柱的設備。水炮可將水柱投射到數十米之外。經測試,水壓調到最高時,重量超過200磅的假人可被輕易推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V. Yu 同樣在8月25日,港警首次發射實彈,引發巨大爭議。香港政府特別強調,警員是在被「暴徒」襲擊、「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向天鳴槍示警。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除了上述防暴武器外,港警也會對示威者出示不同顏色的警告旗(例如,黃旗用於封鎖、黑色警告催淚彈)、使用手銬等。另外,中國媒體「觀察者」報導,港警也配備了「顏色水」這樣的新設備,同樣是高壓噴射,這些顏料有追蹤效果,可以協助警方辨識當時某人是否在場。8月31日,港警首次通過水炮車發射顏色水(圖)驅散示威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